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种养结合的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舒兰市为例
【6h】

基于种养结合的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舒兰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1 关于种养不协调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1.2.2 关于种养结合的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

1.2.3 关于种养不平衡的对策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1.6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2.1.1 种养结合

2.1.2 种养平衡

2.1.3 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环境承载力理论

2.2.3 物质循环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

3.1 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价原则

3.1.1 科学性

3.1.2 客观性

3.1.3 系统性

3.2 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

3.2.1 系数分析法

3.2.2 系数分析法的比较及选择

3.2.3 因素分析法

3.2.4 因素分析法的比较及选择

3.3 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

3.3.1 基于氮养分平衡法的评价指标

3.3.2 基于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的评价指标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舒兰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价

4.1 研究地区概况

4.1.1 选点理由

4.1.2 研究地区基本情况

4.2 基于氮养分平衡法的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价

4.2.1 氮养分平衡法相关系数的确定

4.2.2 氮养分需求量与供给量计算结果

4.2.3 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计算结果

4.2.4 基于NNBM的舒兰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价

4.3 基于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价

4.3.1 评价指标的选择

4.3.2 评价指标多重共线性分析

4.3.3 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计算结果

4.3.4 基于SE-DEA的舒兰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价

4.4 基于NNBM和SE-DEA的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4.5 本章小结

5.1 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科学规划种植与养殖结构,促进区域种与养的合理搭配

5.2.2 加强政府引导,制定有机肥“生产—施用”的全过程激励补偿政策

5.2.3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及技术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随着种植业和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程度不断提高,“种养脱节、农牧分离”现象凸显,不利于区域内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种养结合是解决农业污染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而评价区域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有利于促进种养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基于此,本研究以舒兰市为例,采用氮养分平衡法和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分别对其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为舒兰市种植和养殖业的结构调整提供量化的、科学的判断依据,对舒兰市发展种养结合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为区域科学规划种养结构提供重要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基于氮养分平衡法的舒兰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全市耕地可承载的猪当量为14.6头/ha,单位农用地面积的实际畜禽养殖量为17.2头/ha(猪当量),实际畜禽养殖量已经超出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的上限,会造成环境污染,需要减少养殖规模或者扩大种植规模,使全市的种养保持平衡。
  (2)基于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的舒兰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全市的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的超效率值为0.764,这个数值相对较小,说明全市的畜禽养殖量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性相对较差,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的总支撑力相对较小,而总压力相对较大,需要减少养殖数量来降低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的总压力强度,使全市的畜禽养殖同社会资源环境保持协调。
  (3)在舒兰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价中,氮养分平衡法和超效率数据包络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都表明当前全市的畜禽养殖数量已经超出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的上限。氮养分平衡法主要从农田氮养分平衡的角度来计算全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具体数值大小,而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主要从整个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全市畜禽养殖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性问题,两种方法互为补充,提高了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准确性。
  基于上述的研究结论,提出促进舒兰市种养结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一是科学规划种植与养殖结构,促进区域种与养的合理搭配;二是加强政府引导,制定有机肥“生产—施用”的全过程激励补偿政策;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及技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