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猕猴桃抗寒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6h】

猕猴桃抗寒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我国猕猴桃种质资源概况

1.2 低温伤害机理

1.2.1 膜伤害理论

1.2.2 活性氧伤害理论

1.3 果树抗寒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1.3.2 室内鉴定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猕猴桃枝条电导率方法的改良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去离子水中浸泡时间的确定

2.2.2 低温处理时间的影响

2.2.3 上述试验参数的验证

2.3 讨论

第三章 猕猴桃枝条抗寒性评价方法的建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电导率评价猕猴桃的抗寒性强弱

3.2.2 隶属函数评价猕猴桃的抗寒性强弱

3.3 讨论

第四章 猕猴桃种质资源的抗寒性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为了进行猕猴桃种质资源抗寒性评价、抗寒性机理探索,本试验以来自不同生态区的猕猴桃种及品种休眠期枝条为试材,建立了猕猴桃抗寒性评价方法体系,并对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冬季落叶后将发育良好的一年生猕猴桃枝条分别置于低温胁迫处理(-5℃、-10℃、-15℃、-20℃、-25℃、-30℃),测定相对电导率以及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通过分析低温下枝条相对电导率、生理生化指标与综合评价结果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适合的抗寒性评价方法,对16个种下51个不同基因型的猕猴桃种质进行评价,获得以下结果:
  1、猕猴桃枝条相对电导率测定方法的改进;猕猴桃休眠期枝条在梯度低温下处理8h,并在去离子水中浸泡2h,能够测得稳定的枝条相对电导率;利用上述改进的电导率方法去评价以下三个基因型的猕猴桃,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长江一号’、‘红宝石星’,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Hortl6A’,利用相对电导率计算获得的半致死温度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初步得出,本试验确定的电导法参数,可以对猕猴桃的半致死温度进行确定。
  2、利用上述的相对电导率测定方法评估了9个不同基因型的猕猴桃抗寒性,其中6份为软枣猕猴桃种质,它们分别来源于中国的北部、中部和南部。9个不同基因型共包含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长江一号’,‘RB-4’,‘红宝石星’,‘浙江15-10’,‘紫果’;对萼猕猴桃(Actinidia valvata):‘中砧一号’;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品种‘布鲁诺’;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Hortl6A’。9个基因型的休眠期枝条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降低呈现“S”型曲线变化,结合Logistic方程得出不同基因型的猕猴桃半致死温度介于-14.78℃~-35.53℃之间,其抗寒性强弱依次为‘长江一号’>‘牡丹江软枣’>‘RB-4’>‘红宝石星’>‘中砧一号’>‘浙江15-10’>‘紫果’>‘布鲁诺’>‘Hort16A’。
  3、根据不同基因型猕猴桃的平均隶属度确定抗寒强弱顺序为:‘长江一号’>‘牡丹江软枣’>‘RB-4’>‘中砧一号’>‘红宝石星’>‘浙江15-10’>‘紫果’>‘布鲁诺’>‘Hort16A’。
  4、综合评价的结果与电导率评价的结果基本一致,只在‘中砧一号’和‘红宝石星’两个基因型之间有细微差异,且两者的评价结果相关性为0.877,用相对电导率的方法代替综合评价的方法去评价抗寒性得出:同一种内(软枣猕猴桃)的猕猴桃,随着分布位置纬度的增高,猕猴桃的抗寒性也逐渐升高;不同种间的猕猴桃,来自北方的软枣、狗枣、葛枣类猕猴桃,抗寒性要强于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由于其分布区域存在重叠的现象,所以两者的抗寒性差异不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