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麦不同品种(系)的抗虫性及其生化机制的研究
【6h】

小麦不同品种(系)的抗虫性及其生化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附图

第1部分 小麦抗虫性研究进展

1小麦抗虫品种鉴定技术的研究

2抗虫性小麦品种对害虫的影响

3小麦品种抗虫机制的研究

3.1小麦形态抗虫性的研究和应用

3.2小麦抗虫生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4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5本项研究的意义

第2部分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本项研究的内容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

3.1研究的技术路线

3.2实验方案

第3部分 小麦品种(系)抗蚜性评价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分析

4讨论

第4部分 小麦不同抗蚜品种(系)中总酚含量的变化规律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分析

4结论与讨论

附图

第5部分 小麦不同品种(系)中吲哚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规律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分析

4结论与讨论

附图

第6部分 小麦体内总酚和吲哚生物碱与抗蚜性的关系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分析

4结论

5讨论

附图

第7部分 小麦不同抗蚜品种(系)对蚜虫酯酶活性的影响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分析

4讨论

第8部分 小麦植株体内次生物质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2.1次生化合物种类及棉铃虫人工饲料的配比

2.2研究内容和实验方法

2.3数据分析

3结果分析

4结论

5讨论

附图

小结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论文在总结以往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植物防御体系为出发点,系统地研究了小麦不同抗虫品种(系)植株体内总酚和吲哚生物碱含量随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期或不同部位的变化规律,以及两类小麦次生物质与小麦抗麦长管蚜的关系和抗蚜机制,同时,探讨了小麦植株体内酚类化合物和吲哚生物碱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和营养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抗生性在小麦抗虫性中的作用和小麦的抗虫育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