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管花肉苁蓉种子的萌发诱导及离体接种的研究
【6h】

管花肉苁蓉种子的萌发诱导及离体接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附表:有关专业名词、术语的中英文对照

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绪论

1.1寄生植物的研究概况

1.2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刺激物质的研究现状

1.3寄生被子植物的吸器和吸器形成的刺激物质研究进展

1.4肉苁蓉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1.5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管花肉苁蓉种子的离体萌发与吸器形成的形态学

2.1引言

2.2材料与方法

2.3结果与分析

2.3.1未去种皮管花肉苁蓉种子萌发和吸器发生的形态

2.3.2去种皮的管花肉苁蓉种子萌发和吸器发生的形态

2.4 小结

2.4.1管花肉苁蓉种子形态与特性

2.4.2种子萌发

2.4.3初生吸器的形成

2.4.4次生吸器的可能发生途径

第三章管花肉苁蓉种子萌发诱导的研究

3.1引言

3.2材料与方法

3.3结果与分析

3.3.1不同大小种子的生活力

3.3.2管花肉苁蓉种子萌发的常规实验

3.3.3培养基上管花肉苁蓉种子萌发的研究

3.4小结

3.4.1种子的生活力

3.4.2不同前处理对种子萌发的作用

3.4.3寄主根的分泌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4.4激素与种子萌发的关系

第四章管花肉苁蓉种子萌发刺激物质的初步确定

4.1引言

4.2材料与方法

4.3结果与分析

4.3.1柽柳的离体快速繁殖体系

4.3.2亚甲基蓝对寄主根分泌物的反应

4.3.3共培养下的管花肉苁蓉种子萌发和接种情况

4.4小结

4.4.1柽柳离体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

4.4.2管花肉苁蓉种子萌发的刺激物质

4.4.3管花肉苁蓉吸器诱导因子的探讨

第五章管花肉苁蓉与柽柳试管苗离体接种的研究

5.1引言

5.2材料与方法

5.3结果与分析

5.3.1共培养下管花肉苁蓉种子萌发

5.3.2管花肉苁蓉种子与寄主根生长的关系

5.4小结

5.4.1无寄主根系分泌物情况下的种子萌发

5.4.2有寄主根系分泌物情况下的种子萌发及接种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6.1主要结论

6.2结果与讨论

6.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实验从管花肉苁蓉种子脱离寄主条件下的离体萌发和吸器形成的形态学入手,研究了多种不同的前处理方式(层积、去种皮、氧化剂次氯酸钠处理)、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及与寄主试管苗的根共培养等不同条件对管花肉苁蓉种子萌发的影响,寻找了诱导种子萌发的有效方法。实验中利用管花肉苁蓉的寄主柽柳容易离体快速繁殖的特点,研究了寄主柽柳试管苗所生的根对管花肉苁蓉种子萌发、吸器形成乃至寄生的影响,初步定性了管花肉苁蓉种子萌发刺激物质。然后以组织培养方式建立寄主柽柳的离体快速繁殖体系,用去种皮的种子对柽柳试管苗所生的根进行接种,建立起管花肉苁蓉种子与柽柳试管苗的离体接种体系。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培养两周后种子开始萌动,首先胚根从软化的内种皮的种孔端伸出,接着形成芽管状物,之后芽管状物逐渐伸长;17天后初生吸器开始发育,厚的带状表皮分化出若干吸根毛;在初生吸器顶端带状表皮围成窝状,表皮上的褶皱和窝内分布有乳头状突起.芽管状物延伸至4mm停止其发育。  2.不同的前处理方式(层积、去种皮、氧化剂次氯酸钠处理)、外源细胞分裂类物质对管花肉苁蓉种子萌发率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赤霉素使去种皮种子萌发的启动提前,并且高浓度的赤霉素可以使未去种皮种子萌发率有显著提高。将层积后种子去种皮,用2%NaClO处理8分钟后培养在添加NAA0.1mg/L、KT0.5mg/L和GA30.5mg/L的1/2MS培养基上萌发率可达35.5%。  3.以组织培养方式建立起寄主柽柳的离体快速繁殖体系,用溶有200mg/L亚甲基蓝指示剂的MS培养基来研究指示剂与寄主试管苗根分泌物的反应。亚甲基蓝在有寄主根生成的培养基中褪色,而在未生根的对照中仍为蓝色。  4.用去种皮的种子对柽柳试管苗所生的根进行接种,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接种情况并用整体透明方法观察侵染情况,观察到管花肉苁蓉的吸器与寄主柽柳的木质部相连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