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北方主要农业生态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及其经济学解释
【6h】

中国北方主要农业生态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及其经济学解释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资助、图表目录

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3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

第二章研究区域概况、背景资料收集与数据处理

2.1研究区域的确定

2.2研究区概况

2.3研究区资料准备

2.4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第三章土壤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计算方法研究

3.1数理技术和GIS技术的应用

3.2土壤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计算方法探讨

3.3本章小结

第四章不同农业生态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

4.1土壤有机碳储量计算方法及步骤

4.2不同农业生态区土壤有机碳储量计算

4.2土壤有机碳库的平衡计算及未来变化趋势

4.3本章小结

第五章不同农业生态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经济学解释

5.1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制度经济学解释

5.2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土地经济学解释

5.3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农户经济学解释

5.4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环境经济学解释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宏观调控措施

6.1气候外交

6.2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宏观调控措施

6.3我国实行清洁发展机制的可行性分析

6.4约束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

6.5本章小结

第七章结论与讨论

7.1结论

7.2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PRED)成为现今困扰人类的四大问题。其中,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因为其不仅是全球环境领域的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空间等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的重大问题。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谈判归结为各主要国家利益集团政治、经济、科技、环境与外交的综合较量,是继WTO后国际多边活动的又一个主要平台。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约是大气碳库的2倍,其较小幅度的变动都会引起全球气候较大的变化,成为研究的焦点。我国土壤类型繁多、人类改造强度大,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近几十年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和CO2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经济因素是诱发“温室效应”的内在驱动因素。本文选择我国北方主要农业生态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和东北区的典型县市,计算农业土壤碳储量变化,并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其进行解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