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栽培稻与紧穗野生稻渐渗系的构建及其性状观察
【6h】

栽培稻与紧穗野生稻渐渗系的构建及其性状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文献综述

1.1稻属的分类及有利性状

1.2 AA组野生稻研究进展

1.3非AA组野生稻研究进展

1.4渐渗系的研究进展

1.5渗入野生稻有利基因的分子定位

1.6渗入片段的研究

第二章稻属远缘杂种间遗传物质重组的机理

2.1材料与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3讨论

第三章覆盖紧穗野生稻第11染色体的渐渗群体的构建及渗入基因的挖掘利用

3.1材料与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3.3讨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采用源于乌干达的紧穗野生稻(24CC组)与栽培稻02428(24AA组)杂交,从其后代中筛选出第11号染色体的异源染色体单体附加系。利用该单体附加系,构建了渐渗系群体,研究稻属远缘种间染色体组间遗传物质重组的规律,并筛选出一些有明显性状变化的渐渗材料,主要结果如下: 1.远缘稻属种间染色体组间遗传物质重组的规律 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筛选出02428与紧穗野生稻第11号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材料,借助于FISH和GISH,发现野生稻染色体片段渗入进栽培稻相应染色体。通过分子标记分析,明确远缘稻属种间遗传物质重组是通过有限的同源重组实现的。 2.覆盖紧穗野生稻第11号染色体渐渗群体构建及渗入基因利用 以结实率较高的第11染色体附加系为材料,通过体细胞无性繁殖获得一个足够大的无性系群体,自交收获成熟种子,形成较大的二倍体群体用于不同渐渗系的筛选与鉴定。借助于第11染色体上的SSR标记,从其后代群体中筛选渐渗系,并从中挑选出一些有明显表型变化的渐渗系,用于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和遗传改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