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爬行卫矛与北海道黄杨离体再生及雪花莲凝集素基因(GNA)的遗传转化
【6h】

爬行卫矛与北海道黄杨离体再生及雪花莲凝集素基因(GNA)的遗传转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二章爬行卫矛直接不定芽途径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第三章北海道黄杨再生体系的建立

第四章农杆菌介导GNA基因遗传转化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展开▼

摘要

以爬行卫矛(Euonymusfortuneivar.radicans)和北海道黄杨(Euonmusjaponicus‘Cuzhi’)为试材,建立了以种子下胚轴为外植体的高效再生体系;同时建立了爬行卫矛、北海道黄杨和扶芳藤(Euonymusfortunei)的转化体系,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雪花莲凝集素基因(GNA)成功地转入这三种材料中。结果如下:1.建立了爬行卫矛直接不定芽途径高效再生体系。其适宜不定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0.5mg/LBAP+0.01mg/LNAA;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1.0mg/LBAP+0.1mg/L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5mg/LIBA+0.5mg/LIAA+100mg/LAC。同时,对影响不定芽再生的诸多因素如外植体不同部位、外植体接种方式、培养基类型、碳源、暗培养及AgNO3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组织学观察证明,不定芽产生于下胚轴近表皮层的薄壁细胞,并且未经愈伤组织阶段而直接发生。 2.建立了北海道黄杨直接不定芽途径再生体系。以北海道黄杨(Euonmusjaponicus‘Cuzhi’)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以MS和B5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KT)及生长素(NAA,IBA)诱导下胚轴直接再生不定芽。实验结果表明,不定芽直接发生于下胚轴的近表皮薄壁细胞;不同的激素浓度和组合以及不同的培养基对不定芽的分化有影响;下胚轴的不同部位不定芽的分化能力差异显著。适宜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体系为MS+1.5mg/L6-BA+0.05mg/LNAA,最佳外植体为靠近子叶端的下胚轴部分;芽增殖培养基为MS+2.0mg/L6-BA+0.2mg/LNAA;1/2MS+1.0mg/LIBA+100mg/LAC适于再生幼茎的生根,生根苗经移栽成活。 3.建立了爬行卫矛、扶芳藤和北海道黄杨的遗传转化体系。优化了遗传转化的技术参数,如抗生素的最佳使用浓度、工程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菌液侵染时间等。 4.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导入三种供试材料。对爬行卫矛获得的86个卡那霉素阳性单株通过PCR检测,证明有5个单株的DNA经扩增后产生了与阳性对照相同的特异扩增带,其片段大小约为479bp,与GNA基因相符。扶芳藤的79个卡那霉素阳性单株PCR扩增后,有4个单株产生了与阳性对照相同的扩增带;北海道黄杨的46个卡那霉素阳性株系经检测后有3个株系产生了目的条带。 5.通过PCR-Southern对各材料中所获得的具有479bp大小的片段的株系进行进一步验证。杂交检测结果显示,PCR阳性条带均有阳性反应信号。这进一步说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化植株的基因组中。 6.抗蚜试验结果表明,各转基因植株的抗蚜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材料之间及不同单株之间对蚜虫的蚜口密度抑制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