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山区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环境影响分析——以门头沟区为例
【6h】

北京山区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环境影响分析——以门头沟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准备

第三章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第四章景观环境特征演变规律分析

第五章景观类型转化分析

第六章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第七章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伴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山地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充分了解山区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不仅对山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正确引导生态环境的建设,保证山区资源的有效开发,实现山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基于景观水平上,围绕门头沟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环境特征演变、景观类型的相互转换及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展开分析,结果表明: (1)在整个研究区中,林地始终是优势景观,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景观的边缘效应更加显著。除耕地外的其他景观类型相互之间的干扰较少,景观连接性良好,但部分景观类型以零散细小的斑块存在,使得景观整体表现出破碎化加重的趋势。 (2)自然环境差异影响着景观格局变化的速率和方向,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主要通过温度条件、光照条件、土壤性状、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差异来反映其在高程、坡度、坡向、土壤、母质上的变化,而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则侧重于地形特征来分析景观在高程、坡度、坡向的变化。 (3)从景观类型转化矩阵入手,可以分析景观类型的净变化和交换变化情况,并通过实际转移面积百分比与相应的理论频数的对比来总结景观类别的转化规律。 (4)对生态体系空间结构合理程度的判断是通过景观优势度来反映的,优势物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态体系的性质,对生态体系的动态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各分区林木景观的组成状况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都具有重要作用,景观的功能和稳定性深受人类干扰的影响,可以应用散布与并列指数、聚集度和景观多样性来反映生态体系的阻抗干扰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