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麦持久抗条锈病品种的发病特点及定量判别研究
【6h】

小麦持久抗条锈病品种的发病特点及定量判别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2.1供试材料

2.2试验方法

2.2.1试验地点及设计方案

2.2.2田间观察记载项目及方法

2.2.3数据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3.1锈菌潜育期、侵染几率及病害反应型

3.2病情扩展动态

3.2.1普遍率的变化及终期普遍率的品种间差异

3.2.2严重度的变化及终期严重度的品种间差异

3.2.3病情指数的变化及终期病情指数品种间差异

3.2.4病斑面积的变化及终期病斑面积的品种间差异

3.3干粒重损失率及与抗性组分间的相关性

3.4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的定量判别分类

3.4.1聚类划分结果

3.4.2判别函数的建立

四讨论

五结论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陇南是我国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该区的条锈病控制对我国华北主产区小麦条锈病发展和流行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陇南对多年种植没有丧失抗病性和已丧失抗病性的10个品种进行了田间成株期条锈病发生情况及其特点的比较研究,期望为小麦持久抗条锈性品种的选育和用分子标记方法探索持久抗条锈性分子机制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方法.结果表明参试的10个品种条锈病的反应型除武都白茧外均表现为3~4型,即感病;不同品种抗性差别表现在潜育期、第二次侵染几率、千粒重损失率、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和病斑扩展速度等抗性组分方面.多年种植没有丧失抗性的品种Libellula和N.Strampelli的潜育期长,第二次侵染几率、千粒重损失率、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和病斑扩展速度一直保持最低水平.咸农4号与清农3号保持低严重度与普遍率,但在发病20天后普遍率有一快速上升,其它品种均在发病后10天左右达到较高的普遍率与严重度.Libellula、N.Strampelli和咸农4号同为多年保持抗病性品种,但抗锈机制不同.千粒重损失率低是持久抗病品种的共同特点,其与潜育期极显著负相关,与病情指数显著正相关.运用DPS统计软件依上述抗性组分对试验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初步建立了判断小麦持久抗条锈性品种的判别函数,并进一步探讨了持久抗条锈性的机制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成株期一般表现为感病反应型,田间病情消长很慢且轻,侵染几率低,病斑面积小,低普遍率、低严重度、低病情指数、潜育期长等特点,依这些特点并不能判断小麦品种是否为持久抗病品种.探索持久抗病性表现的分子机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持久抗病品种的鉴定方法十分必要.

著录项

  • 作者

    董云;

  •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
  • 学科 作物遗传育种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尚勋武;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病害;
  •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条锈病; 持久抗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