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部分地区个体奶牛场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
【6h】

我国部分地区个体奶牛场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文献综述 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1.2.1调查时间和地点

1.2.2调查方法及内容

1.2.3用于综合防治试验的乳房炎多联苗的制备

1.2.4细菌分离和鉴定

1.2.5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治试验

2 结果

2.1乳房炎发病率调查

2.2手工和机器挤奶方式下乳房炎发病率比较

2.3桶奶体细胞数、乳脂率、蛋白率测定

2.4奶样细菌学检验结果

2.5乳房炎类型与病原菌检出率的相关性

2.6各类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区系分布状况

2.7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感染与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的相关性

2.8桶奶细菌学检验结果

2.9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治试验结果

3.0乳房炎发病原因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讨论

4.2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导师简介

独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本试验对兰州、成都、哈尔滨、郑州、济南和南昌等6个城市105个个体奶牛场2173头奶牛,8540个乳区进行乳房炎发病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奶牛隐性型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头发病率分别是59.36﹪、5.38﹪,乳区发病率为31.62﹪、1.65﹪。桶奶的平均细胞数为7.36×105/ml。同时对从六个城市105个个体奶牛场采集的280头份(340个乳室)乳房炎奶样,经细菌分离鉴定共分得12种316株菌,牛只和乳室出菌率分别为84.29﹪和80﹪。其中与乳房炎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7种180株,主要为停乳链球菌(37.78﹪)、大肠杆菌(24.44﹪)、无乳链球菌(15.56﹪)、金黄色葡萄球菌(13.33﹪)、绿脓杆菌(4.44﹪)、克雷伯氏菌(2.22﹪)和变形杆菌(2.22﹪),不同地区的牛场细菌分布有所不同。同时采集桶奶152份,其中119份检出各种细菌,出菌率为78.28﹪,经细菌分离鉴定分得7种140株菌,其中与乳房炎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4种35株,主要为停乳链球菌(68.57﹪)、大肠杆菌(17.14﹪)、乳房链球菌(11.43﹪)、无乳链球菌(2.86﹪)。此外,在兰州郊区附近的4个个体奶牛场对259头成年泌乳牛进行了为期1年的综合防治试验,结果临床型乳房炎的头发病率从试验前的7.34﹪下降到试验后的3.13﹪。乳区发病率从2.82﹪下降到1.28﹪。隐性乳房炎的头发病率从试验前的58.3﹪下降到试验后的28.52﹪;乳区发病率从29.61﹪下降到试验后的15.72﹪,奶产量每头牛单产平均由4960kg上升到5450kg,提高490kg。该项细菌学调查初步明确了我国个体奶牛场细菌学分布状况,为个体牛场进一步综合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了科学依据。

著录项

  • 作者

    李宏胜;

  •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
  • 学科 预防兽医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余四九,郁杰;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852.653;
  •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病原菌; 发病率; 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