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甘肃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区划研究
【6h】

甘肃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区划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

1引言

2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研究的现状

2.1国内外自然保护区区划研究综述

2.1.1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2.1.2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

2.2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面临的任务

2.3子午岭林区历史概况

3研究材料及方法

3.1研究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3.1.1子午岭位置

3.1.2地质地貌

3.1.3气候

3.1.4土壤

3.1.5河流、水系

3.2子午岭社会经济状况

3.3子午岭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理由

3.3.1保护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需要

3.3.2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3.3保护生物种多样性的需要

3.3.4保护物种基因库的需要

3.4建立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保护的目标

4研究方法

4.1自然保护区区划的概念及作用

4.2研究的内容

4.3外业调查

5研究结果

5.1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概况

5.1.1植物资源

5.1.2动物资源

5.2保护类型及主要保护对象

5.2.1子午岭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类型

5.2.2保护对象

5.3自然保护区范围的确立

5.4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域的划分

5.4.1区划指导思想

5.4.2区划依据

5.4.3区划原则

5.4.4功能区划分

5.5子午岭自然保护区的特点

5.6甘肃子午岭自然保护区效益评价

5.6.1生态效益

5.6.2社会效益

5.6.3经济效益

6结论与讨论

6.1结论

6.2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保护区野生脊椎动物名录

附件2保护区野生木本植物名录

附表1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

附表2自然保护区有林地按起源优势树种面积统计表

附表3甘肃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表

作者简介及导师简介及第二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子午岭林区是黄土高原中部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是黄河流域主要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区,对稳定黄河水质、水量和抑制具有“天下黄土第一原”的董志塬塬面切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子午岭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将使子午岭森林生态系统及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地保护、恢复和发展,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避免生态失调和物种退化,发挥更加强大的生态功能,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同时,把保护区建设成为黄土高原丘陵地区天然次生林重要科学研究基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物种基因库。 通过对甘肃省子午岭林区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性质、河流水系以及动植物资源等自然环境的实地调查和分析,并结合该区域社会经济和森林资源状况,对子午岭林区50.20万hm2的地域进行了区划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甘肃子午岭林区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木本植物47科、96属、222种[1],草本植物1000余种;保护区有野生脊椎动物24目61科156种。此外,还包括许多种类的苔藓植物和野生真菌。木本植物中紫斑牡丹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1]。 2、主要保护对象为黄土高原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 3、自然保护区范围的确立在子午岭林区的华池、合水、湘乐、正宁4个总场所辖林区核心地段,该区域保护对象相对集中,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高,可以满足对主要保护对象黄土高原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和研究,保护区总面积242106hm2。 4、根据功能区划分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将自然保护区区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3个功能区[2],核心区由4块组成,总面积70705.5公顷,占保护区总土地面积的29.20﹪。缓冲区土地总面积为47379.4hm2,占保护区总土地面积的19.57﹪。实验区土地总面积为124021.2hm2,占保护区总土地面积的51.23﹪。 5、子午岭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子午岭是我国黄土高原中部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该生态系统在国内生物气候带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子午岭林区天然次生群落年龄轻[3],处于不稳定状态,物种和生境类型多样,能充分反映出其生态系统的不稳定的演替特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