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固定道耕作结合垄作沟灌对春小麦群体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6h】

固定道耕作结合垄作沟灌对春小麦群体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1文献综述

2试验设计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独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二十里堡乡甘肃农业大学试验站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固定道结合垄作沟灌对该地区春小麦群体冠层结构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固定道各处理垄体土壤含水率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分布,各处理灌溉后水分都不能渗透到垄体中部,在垄中形成水分亏缺带,覆盖可以通过水分的再分布补偿垄中的水分亏缺,但其作用是有限的。CT(固定道无覆盖)处理形成的亏缺带达40cmm,而且灌水后土壤蒸发损失严重,不能弥补亏缺带的土壤水分,表层含水量常低于10﹪。覆盖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影响了土壤水分的再分布状况,但CTP(固定道结合垄面覆膜)处理在垄体仍旧存在16cm的水分亏缺带。 2.固定道耕作使小麦整体株高降低,其中不覆盖处理的株高又低于覆盖处理,CTP处理、CTS处理(固定道结合垄面覆草)、CT处理株高分别比平作低2.09cm、3.27cm、5.65cm,CT处理分别比CTP处理和CTS处理低了2.67cm、2.39cm。株高的降低并未缩短CTP处理、CTS处理穗下节间和倒2节间的长度,CTS和处理CTP处理株高构成指数分别达0.66和0.72。 3.CTS处理和CTP处理叶片布局为上部叶间距较大而下部叶间距较小,CTS处理和CTP处理旗叶-倒3叶间距、旗叶-倒2叶间距、倒2叶-倒3叶间距之间的比值接近3∶2∶1,这种成比例的叶片布局,有利于光能在群体各个层次均匀分布。CTP处理和CTS处理是较合理的群体结构,LT处理群体过于密闭,植株之间产生互相遮蔽,CT处理群体过于稀疏,存在漏光现象。平作处理群体截获的占入射光线97.22﹪的太阳辐射有77.34﹪是在经过旗叶层被截获的,这些光线很可能是被冠层表面反射损失了而不是被作物吸收了。CT处理占入射光线23.71﹪的光线最终透射损失了。CTP处理和CTS处理群体各个层次截获的太阳辐射值都较高,有利于作物逐步吸收入射的光线,减少因反射而造成的损失,而且漏射损失的光线也只占到了入射光线的8.03﹪、11.23﹪。 4.固定道耕作使植株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指数比平作降低,而垄面覆盖可以减弱这种影响,各处理在各个生育期单茎、旗叶、倒2叶、倒3叶叶面积均表现为CTP>LT>CTS>CT。固定道处理群体在田间的不连续分布导致群体叶面积指数比平作低,另外,CTP处理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单茎和单叶叶面积但群体叶面积指数却低于LT处理,还与出苗前降水过多造成穴口板结,导致出苗不全不起增加了群体间空缺有关。 5.固定道结合垄面覆盖有利于协调库源关系。CT处理各个时期干物质量小,生长势较弱,茎、叶输出率低,穗的分配率也不高,最终导致产量比平作降低5.15﹪。CTP处理和CTS处理在各个时期的植株干物质量较高,生长势较强,CTS处理茎、叶干物质转移率高,叶的输出率和茎的输出率分别达53.54﹪、34.54﹪,保证了籽粒生产的干物质基础;CTP处理因有强壮的植株个体,干物质积累量大,也具备了获得高产的条件,最终表现为固定道结合覆膜处理和固定道结合秸杆覆盖分别比平作增产13.46﹪和11.73﹪,但CTP处理每亩地多投入资金87.58元,劳力1.5个,而收入仅比CTS处理多11.10元。 6.固定道耕作产量边行优势明显,CTS处理各行产量高低顺序为:边1>边2>边3,且各行产量分别比LT处理高16.56﹪、12.02﹪、6.61﹪;CT处理各行产量高低顺序为:边2>边1>边3,边2行产量比LT处理高17.02﹪,边1行及边3行产量均低于LT处理;CTP处理各行产量高低顺序为边1>边2>边3,边1行和边2行产量分别比LT处理高31.43﹪、13.96﹪,增高幅度明显大于CTS处理,边3行产量小于LT处理产量,边1行和边2行产量都显著高于边3行产量及LT处理产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