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西灌区免耕覆盖储水灌溉对豌豆(Pisum sativum L.)综合效应研究
【6h】

河西灌区免耕覆盖储水灌溉对豌豆(Pisum sativum L.)综合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1章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2章试验设计与方法

第3章土壤水分效应

第4章土壤温度效应

第5章产量效应

第6章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独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试验将覆盖免耕与储水灌溉有机结合,进行了研究,对覆盖免耕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运动、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和产量效应及其构成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1)免耕覆盖在夏季休闲期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水储存量和降水利用率。通过研究冬季休闲期不同储水定额下的土壤蒸发,认为冬季休闲期土壤蒸发量与储水定额成正比关系,故在确保出苗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应降低储水定额,以达到节水的目的。不同耕作方式下,免耕覆盖的春季蒸发量最小,但不显著。同时发现,冬季休闲期主副处理交互作用下土壤蒸发作用不显著。 (2)春豌豆进入开花结荚期(6月初),储水定额的差异对土壤水分构不成影响,而此时免耕覆盖体现出明显的保墒优势。研究认为,全生育期腾发量的大小与储水定额不存在相关关系。免耕覆盖比常规耕作和秸秆还罔腾发量分别减小7.46﹪和6.63﹪,即在全生育期,免耕覆盖可以减小田间水分损耗,其节水作用主要体现在表层30cm,该层正是春豌豆根系的主要分布区。 (3)观测显示,3月29日前表土10cm以内日平均温度保持在4.0℃以上,故进入4月份即可播种。播种后至出苗前土壤5cm以内温度变化剧烈,此时土壤热量的传递方向向下。根据研究白昼逐小时温度,认为24h内温度变换呈“S”形,白昼变化为凸的,夜间为凹的。 (4)分析认为,苗期夜间秸秆还罔土壤温度增加最快,早晨免耕覆盖的降温作用没有体现出来;进入分枝期,秸秆还田方式下有机质所产生的热量对10cm以内的温度不起主要作用。10~25cm土壤温度仍以秸秆还罔的最高。三种耕作方式表层10cm内逐小时土壤温度以免耕覆盖的最为平缓。 (5)灌水能够引起土壤温度在3~4d内下降,但不会对作物生长构成威胁。灌水后8d以内,0~25cm土壤水分是土壤热传递的主要介质,此时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温度接近一致。灌水9d后,由于免耕覆盖表层水分较高,其5cm内平均温度变化最快。 (6)生育期各层土壤温度最大值出现的时刻随土层的加深依次后移,且随土层的加深,温度趋于平缓。全生育期温度资料表明,表层5cm内免耕覆盖的导热率最高。白昼气温降低阶段,表层5cm散热,25cm土层仍以吸热为主。 (7)免耕覆盖的苗密度明显低于其它耕作方式,不同储水定额之间苗密度差异不显著。通过分析产量和水分利用率,认为处理“免耕覆盖+储水975m3/hm2”方案最优。对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进行路径分析认为,单株产量是构成经济产量的一个极重要因素;苗密度对经济产量有消极影响。同时分析发现,免耕覆盖可以协调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