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兰州市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实现路径分析
【6h】

兰州市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实现路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导言

1.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意义

1.1.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2研究目的、意义

1.2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研究目标

1.2.2研究内容

1.2.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2.4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新农村建设及其相关理论

2.1.1我国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2.1.2我国新农村建设实践总结

2.2国外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2.2.1国外新农村建设理论

2.2.2国外新农村建设实践

2.3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对本研究的启示与借鉴

第3章兰州市新农村建设SWOT分析与发展规划

3.1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1.1兰州市自然条件概况

3.1.2兰州市社会经济状况

3.2兰州市新农村建设背景与 SWOT分析

3.2.1兰州市新农村建设背景与发展现状

3.2.2兰州市新农村建设的SWOT分析

3.3兰州市新农村建设目标与发展规划

3.3.1指导思想

3.3.2基本原则

3.3.3总体目标

3.3.4实施步骤

第4章 兰州市新农村建设运行成效与现有模式总结

4.1兰州市新农村建设运行成效

4.1.1设计指标体系、量化考核标准

4.1.2试点示范成效显著、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4.1.3实现载体创新、制度创新

4.1.4突出组织协调、促进产业发展

4.1.5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帮扶、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4.2兰州市新农村建设现有模式总结

4.2.1产业联动型

4.2.2能人带动型

4.2.3城市带动型

4.2.4项目带动型

4.2.5科技带动型

4.2.6乡村旅游带动型

第5章兰州市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实现路径

5.1国外农村建设经验

5.1.1美国的农业管理体制

5.1.2欧盟的农村开发政策

5.1.3巴西的城乡差距和对策

5.1.4韩国的亲环境农业

5.1.5西班牙的农业保险政策

5.2国外农村建设经验对构建兰州市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启示

5.2.1强化认识、协调各部门努力

5.2.2调动建设主体——农民的积极性

5.2.3加强资金投入、完善保障体系

5.2.4建立生态资源法规体系、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5.2.5依法推进新农村建设

5.2.6立足本地实际、探索新农村建设模式

5.3兰州市新农村建设实现路径

5.3.1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生态化”进程——生产发展

5.3.2夯实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生活富裕

5.3.3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乡风文明

5.3.4加大村容镇貌改造——村容整洁

5.3.5创建爱民为民的好班子——管理民主

第6章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6.1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6.2本研究结论对甘肃省新农村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6.3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中共中央十五届六中在全面、深刻地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其引领下,全国各地认真贯彻并积极开展了相关行动,而对甘肃这样一个农业、贫困大省而言,新农村建设对促进甘肃农村在21世纪快速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基于此背景,本文以“甘肃省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以兰州市为例”为题,以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理论为基础,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查找案例等系统探讨了兰州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成效与现有模式,目的是兰州市乃至甘肃省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与农村的健康发展、农民增收提供可资借鉴的政策与建议。 本文共有五章,研究的逻辑顺序是: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方法,回顾了与国内外新农村相关的理论、实践研究,为构建兰州市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实现路径提供理论支撑;其次,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收集资料,运用SWOT分析剖析了兰州市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并总结了兰州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成效与现有六大模式,并借鉴国外经验探讨了其改进方向。最后,围绕新农村建设宗旨——推进当代农村社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及建设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构建了适合兰州市三县五区的新农村建设实现路径。 本研究的基本研究结论是:2006年实施新农村建设后,兰州市围绕三县五区20个市级试点示范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通过设计指标体系、量化考核标准,发挥了试点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组织协调,实现了载体创新、制度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使全市新农村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帮扶、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从建设模式看,已形成了产业联动型、能人带动型、城市带动型、项目带动型、科技带动型、乡村旅游带动型等多种模式,反映出兰州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已选择了较为成功的发展道路。但借鉴国内外经验,为使现有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兰州市还应从管理体制、资金支持、保障措施、环境建设等方面开展相应工作。基于此,认为选择新农村建设模式时不应机械模仿或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而应立足自身实际,综合考虑经济、人口、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等因素后,参照不同国家、地区的成功经验选择新农村建设道路,并且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之不断地调整、变革,使其适应变化的新情况。对于新农村建设实现路径,认为虽然模式应不断变化,但实现路径万变不离其宗,应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而构建,据此提出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生念化”进程,夯实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加大村容镇貌改造,创建爱民为民的好班子等推进兰州市新农村建设。

著录项

  • 作者

    马锟;

  •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
  • 学科 农业推广·农业经济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艳荣;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农业现代化建设;
  • 关键词

    兰州市; 新农村建设; 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