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群体叶解剖结构遗传多样性分析
【6h】

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群体叶解剖结构遗传多样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2文献综述

2.1遗传多样性

2.1.1遗传多样性的涵义

2.1.2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

2.1.3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历史

2.1.4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2.2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3青海云杉的生物学特征及地理分布

2.4.青海云杉的研究进展

2.5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2.5.1研究的主要内容

2.5.2技术路线

3材料与方法

3.1采样群体的确立及采样地的自然条件

3.2实验材料的采集

3.3石蜡切片制作

3.3.1.主要试剂与器具

3.3.2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

3.4.叶解剖结构性状指标与测定方法

3.4.1叶解剖结构性状指标

3.4.2叶解剖结构性状的测定方法

3.4.3统计分析方法

4结果与分析

4.1青海云杉群体间叶解剖结构变异特征

4.2青海云杉群体内叶解剖结构变异特征

4.2.1变异系数

4.2.2相对极差

4.3青海云杉天然群体间叶解剖结构分化

4.4青海云杉叶解剖结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4.5青海云杉叶解剖结构性状与采集点的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

4.6青海云杉10个天然群体可以划分为四个类群

5结论与讨论

5.1青海云杉天然群体叶解剖结构变异以群体间的变异为主

5.2青海云杉叶解剖结构性状呈现出以年降雨量为主的梯度规律性

5.3青海云杉10个天然群体可以划分为四个类群

5.4研究存在问题及对今后开展此类研究的借鉴意义

致 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是我国特有树种,在西北地区分布广阔,是西北各省重要的工业用材树种。历史上天然林遭受过强度破坏,有的遗传资源已经丢失,要对现有天然群体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必须首先弄清其种内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为种质资源保存和该树种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资料。 根据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群体的资源分布和实地调查结果,在祁连山分布区内选取了10个天然群体,通过调查数量性状,从解剖学水平上对青海云杉天然群体叶的8个解剖结构性状进行了研究,揭示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群体的叶解剖结构分化程度,变异模式及地理变异规律。主要结果如下: (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叶解剖结构性状在群体间都存在着极显著差异,而在群体内差异都极不显著。 (2)青海云杉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Vst)的变幅为:84.37%~98.72%,均值为92.65%,群体间变异(92.65%)远大于群体内变异(7.35%)。 (3)青海云杉叶8个解剖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0.1434,变异幅度0.0840-0.1932。 (4)10个群体所有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从大到小的排序为:SN1(0.1722)>TZ1(0.1527)>SN3(0.1524)>T22(0.1470)>ML(0.1462)>SN2(0.1377)>DT1(0.1367)>MY(0.1354)>DT2(0.1304)>SD(0.1235),变异系数最大的群体是SN1。 (5)各指标按平均变异幅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宽宽(0.1575)>长宽(0.1553)>宽长(0.1493)>长长(0.1453)>中心长(0.1389)>中心宽(0.1388)>叶长(0.1322)>叶宽(0.1300)。 (6)青海云杉叶解剖结构指标都与年降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即随着年降雨量的增加叶解剖结构性状减小,得出青海云杉叶解剖结构变异呈现出以年降雨量变异为主的梯度规律性。 (7)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可以将青海云杉10个群体划分为四个类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