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患者耳穴贴压治疗前后血清IL-1β、TNF-α的观察
【6h】

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患者耳穴贴压治疗前后血清IL-1β、TNF-α的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主要缩略语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病例剔除标准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判定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

2.2 药物组成与操作方法

2.3 指标检测

2.4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临床症状变化情况

3 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

4 安全性观察

5 小结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1 立论依据

2 结果分析

3 创新之处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文献综述 浅谈《伤寒论》中失眠之调治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耳穴贴压治疗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耳穴贴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改变,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以期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及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患者41例,采集血样标本、证素辨证积分、PSQI指数评分,结合经脉循行规律对患者行耳穴贴压治疗2个月,观察耳穴贴压治疗前后血清IL-1β、TNF-α、肝郁证证素辨证积分及PSQI评分的变化。
  结果:
  (1)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患者耳穴贴压治疗前后肝郁证素辨证积分、PSQ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耳穴贴压治疗后PSQI评分总有效率为60.98%;
  (3)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患者耳穴贴压治疗前后血清IL-1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耳穴贴压治疗前后血清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耳穴贴压结合经脉循行规律治疗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患者能减轻其肝郁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其可能的机制之一为耳穴贴压治疗能调节睡眠相关细胞因子如降低血清TNF-α含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