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豫西沙沟脉状Ag-Pb-Zn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研究
【6h】

豫西沙沟脉状Ag-Pb-Zn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前 言

第二章 区域及矿田地质特征

第三章 沙沟脉状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第四章 成矿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组成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表

展开▼

摘要

豫西沙沟薄脉状Ag-Pb-Zn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熊耳山地区,由硫化物石英脉和石英-碳酸盐-云母蚀变岩这两种矿化类型组成。主要矿脉的矿物共生序列可以分为早期的的石英-黄铁矿阶段(I)、闪锌矿-粗粒方铅矿-石英主矿化阶段(II1)、方铅矿-石英-闪锌矿-大量银矿物主矿化阶段(II2)和晚期的方解石-石英阶段(III)。 阶段(I)石英Q1中存在两相(LV)和三相(LVH)流体包裹体,这两种包裹体可以认为是捕获一种盐度过饱和流体的结果。两相(LV)均一温度为147~198℃,均一为液相;盐度为6.45~11.10%。三相(LVH)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LVH→LH)为108~246℃;盐度为30.06~37.40%。高盐度很可能是通过岩浆分异流体的突然减压而形成,减压沸腾可能是近EW向石英-黄铁矿-(方铅矿)脉沉淀的重要机制。阶段(I)乳白色石英Q2中原生两相(LV)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85~360℃,平均为325℃。以325℃来计算与该种石英平衡的δ18OH2O为7.8~9.5‰,落入岩浆流体范围;δD为-96~-84‰,与岩浆流体接近。黄铁矿的δ34S为4.4~6.3‰,稍高于岩浆硫。认为由石英Q2中原生包裹体所代表的流体是以岩浆流体为主导的。 阶段(II1)石英和闪锌矿中原生两相(LV)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85~357℃,平均为241℃,均一为液相;盐度为4.65~10.11%,平均为7.77%。阶段(II2)石英中原生两相(LV)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45~288℃,平均为194℃,均一为液相;盐度为1.91~10.86%,平均为4.33%。与阶段(II1)相比,温度和盐度均下降。结合包裹体的成分分析和初融温度,主矿化阶段(II1和II2)为中低温低盐度含CO2的H2O-NaCl-KCl盐水溶液体系。流体的δ18OH2O为-0.3~4.2‰。δD为-88.8~-59.8‰;在δ18-δD图上大致位于岩浆水和雨水线中间,暗示大气水混入岩浆热液。大气水与岩浆水的混合及温度的降低可能是沙沟Ag、Pb、Zn沉淀的主要机制。 阶段(III)方解石和石英中原生两相(LV)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9~208℃,均一为液相;盐度为1.40~4.03%。为低温低盐度水溶液流体,温度和盐度继续降低。该阶段流体的δ18OH2O为-2.7~-0.1‰,δD为-73~-60‰,在δ18OH2O-δD图上更加靠近雨水线,暗示大气水比例增加。 通过对成矿流体的研究,认为本矿床是与岩浆流体有关的中低温低盐度热液脉状充填-交代型Ag-Pb-Zn矿床。

著录项

  • 作者

    高建京;

  •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授予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学科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毛景文;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618.402;P611.11;
  • 关键词

    矿床地质; 银铅锌矿;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熊耳山;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