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京津冀地方政府竞争与治理研究
【6h】

京津冀地方政府竞争与治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绪论

2 京津冀地方政府竞争的现状分析

3 京津冀地方政府竞争的制度原因分析

4 京津冀地区区域治理的必要性与现行观点评析

5 治理地方政府竞争的国际经验

6 改革京津冀区域治理协调机制的构想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论文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时代主旋律对城市及其相互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城市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潜质,而是更多的受到城市所在区域内相邻的其他城市的影响,整合与协调区域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关系的主流。因为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城市不仅要面对彼此间的竞争,也需要面对全球其他地区的竞争,以整体合力参与竞争,无疑是在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京津冀地区地方政府间的过度竞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市场的分割和跨区域公共产品的失灵等,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如何促进区域内各个城市间协调发展,避免地方政府间的过度竞争,打破行政区对经济区发展的控制,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成为区域内各地方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促进京津冀地区内各地方政府的合作共赢与适度竞争,探求区域内各地区政府间行政协调合作之道,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基于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从京津冀地方政府间过度竟争的起因、特征、影响、解决方式展开,通过研究上述问题,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构建一个多中心的,具有共容性利益的,能够进行选择性激励的区域治理新模式,最终实现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的整合,促进京津冀区域的一体化发展。为消除京津冀地区内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过度竞争、以邻为壑的旧有格局和我国区域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的提供可行性建议。这种协调模式的载体是中央政府设立的国家区域协调委员会和京津冀政府组建的京津冀区域协调委员会。治理的主体为中央和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者和公民。运行的配套机制是城市政府治理理念的变革、行政职能的转换、区域合作政绩考核的设立、区域性法规的制定和区域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
   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对地方政府竞争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并设定本文的研究视角。第二章主要针对京津冀地区地方竞争的现状进行分析。第三章主要从政府的视角分析京津冀地区地方政府过度竞争的制度原因。第四章主要是分析现行京津冀区域治理的必要性和目前治理过度竞争的现行观点。第五章侧重于分析国外区域治理政府过度竞争所形成的经验和教训。第六章主要是提出本论文构建京津冀区域治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