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农民工:进城农民工子女未来的另一种可能——以打工子弟学校的社会工作干预为例
【6h】

非农民工:进城农民工子女未来的另一种可能——以打工子弟学校的社会工作干预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思路

1.3.2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

2 文献、理论综述

2.1 关于学校教育与社会阶层再生产关系的研究

2.2 关于社会工作服务对流动儿童的影响研究

2.3 已有研究的贡献及局限

2.4 再生产理论

2.4.1 核心概念

2.4.2 解释框架

2.5 其他理论视角

2.5.1 自我同一性

2.5.2 增权视角

3 以J、L学校看学校教育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成长过程的影响

3.1 J、L学校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物质文化

3.1.3 制度文化

3.1.4 精神文化

3.1.5 行为文化

3.2 对J、L学校学校教育的观察及影响分析

3.2.1 学校性质

3.2.2 学校师资

3.2.3 课程设置

3.2.4 学校教育其他细节

3.3 本章小结

4 社会工作服务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成长过程的影响

4.1 以“成长向导’’项目为例

4.1.1 项目介绍

4.1.2 影响分析

4.2 以驻校社工的服务为例

4.2.1 驻校社工的服务内容

4.2.2 影响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5.1 本研究结论

5.2 本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越来越多地以家庭的方式出现,农民工子女的问题就自然得到很多关注。单就他们的受教育问题就得到许多研究,这些研究指出他们面对的教育不公平,认为学校教育会将他们再生产为新一代农民工。笔者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有幸参与了服务于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工作服务,其中,接触到了他们就读的打工子弟学校,而正是这样的经历让笔者对人们脑海中关于打工子弟的普遍印象和前人的研究产生了疑问。笔者认为即使是打工子弟学校也没有把“复制农民工”作为己任,而是在硬件设施有限的条件下,尽全力为那里所有学生的发展创造可能。再加上社会工作服务给予的支持,这些进城农民工子女表现出“非新一代农民工”的可能。文章将通过笔者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和社会工作服务的观察、记录,对打工子弟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访谈,以及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力图阐明学校教育和社会工作服务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成长过程的影响,即他们不一定会成长为“新一代农民工”,从而为进城农民工子女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工作服务提出思考。至于与前人研究中得出“打工子弟将成长为新一代农民工”的结论不同,笔者也将尝试分析其中原因。总结社会工作服务于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经验,为今后的服务提供宝贵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