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碳减排成熟度与配额分配机制研究
【6h】

中国碳减排成熟度与配额分配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2.1 选题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碳减排困境的博弈分析

1.2.2 中国碳排放估算的研究

1.2.3 碳排放驱动因素的研究

1.2.4 相关文献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 结构安排和创新之处

1.4.1 结构安排

1.4.2 创新之处

2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成熟度理论

2.1.1 成熟度概念

2.1.2 成熟度研究方法

2.1.3 成熟度理论述评

2.2 配额分配理论

2.2.1 配额分配依据

2.2.2 配额分配公平测度

2.2.3 配额分配理论述评

2.3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2.3.1 邓氏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2.3.2 刘氏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2.3.3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述评

2.4 协调度测度模型

2.4.1 离差协调度模型

2.4.2 距离协调度模型

2.4.3 协调度测度模型述评

2.5 相关理论与方法述评

3 中国碳减排努力与碳市场现状

3.1 中国碳减排努力

3.1.1 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

3.1.2 系列专项规划的发布

3.1.3 系列行动方案的制定

3.1.4 系列办法条例的出台

3.1.5 中国碳减排努力的效果

3.2 中国碳市场现状

3.2.1 中国碳市场建设推进政策

3.2.2 中国试点碳市场运行情况

3.2.3 中国试点碳市场发展困境

3.3 小结

4 中国碳减排困境的博弈分析

4.1 中国碳减排困境的静态博弈分析

4.1.1 地方政府碳减排困境的静态博弈分析

4.1.2 地方政府碳减排技术合作困境的静态博弈分析

4.1.3 主要结论

4.2 中国碳减排困境的信号博弈分析

4.2.1 博弈假设分析

4.2.2 博弈均衡分析

4.2.3 主要结论

4.3 中国碳减排困境的演化博弈分析

4.3.1 博弈假设分析

4.3.2 策略适应度分析

4.3.3 策略稳定性分析

4.3.4 主要结论

4.4 小结

5 中国直接和间接碳排放估算

5.1 中国能源消耗量估算

5.1.1 数据说明

5.1.2 中国能源消耗量估算结果

5.1.3 中国能源消耗量特征分析

5.2 中国直接碳排放量估算

5.2.1 数据说明

5.2.2 中国直接碳排放量估算结果

5.2.3 中国直接碳排放量特征分析

5.3 中国间接碳排放量估算

5.3.1 中国热力消耗碳排放量估算结果

5.3.2 中国热力能耗碳排放量特征分析

5.3.3 中国电力消耗碳排放量估算结果

5.3.4 中国电力能耗碳排放量特征分析

5.4 中国总体碳排放量估箅

5.4.1 中国总体碳排放量估算结果

5.4.2 中国总体碳排放量特征分析

5.5 小结

6 中国碳排放因素Shapley值分解

6.1 传统因素分解模型分析

6.1.1 Kaya恒等式分解原理

6.1.2 传统因素分解模型分析

6.2 Shapley值分解模型构建

6.2.1 Shapley值分解原理

6.2.2 Shapley值分解模型

6.3 中国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分析

6.3.1 数据说明

6.3.2 整体碳排放因素分解分析

6.3.3 区域碳排放因素分解分析

6.3.4 省际碳排放因素分解分析

6.4 小结

7 中国碳减排成熟度模型与实证分析

7.1 成熟度概念定义

7.1.1 成熟度概念定义的现实要求

7.1.2 成熟度概念定义的理论框架

7.1.3 成熟度概念定义的主要内容

7.2 中国碳减排成熟度测度模型

7.2.1 中国碳减排发展度测度模型

7.2.2 中国碳减排协调度测度模型

7.2.3 中国碳减排协调发展度测度模型

7.3 中国碳减排成熟度实证分析

7.3.1 中国省际碳减排发展度分析

7.3.2 中国整体碳减排发展度分析

7.3.3 中国整体碳减排协调度分析

7.3.4 中国整体碳减排协调发展度分析

7.4 小结

8 基于成熟度的配额公平与效率检验

8.1 全球配额方案进展

8.1.1 历次《公约》大会情况

8.2.2 主要国际配额方案情况

8.2 统一碳市场配额分配机制设计

8.2.1 主要国际配额方案的公平原则比较

8.2.2 不同公平原则的统一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案

8.3 基于成熟度的配额分配公平与效率检验

8.3.1 “十二五”碳减排目标分解分析

8.3.2 基于成熟度的省际配额分配公平检验

8.3.3 基于成熟度的整体配额分配效率检验

8.4 小结

9 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现实国情下的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建立高效运行的市场机制也已成为中国未来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政策方面,政府已出台专门方案对“十二五”期间碳减排目标进行责任分解,但作为责任主体的部分省市自治区碳减排依然行动迟缓、成效甚微;市场建设方面,试点碳市场建设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7个试点碳市场已全部启动,但由于缺乏有效的配额分配机制,各试点碳市场融合性较弱,统一碳市场建设也困难重重。在此背景下,对中国碳减排成熟度和配额分配机制展开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方面,由于目前尚未有官方机构对中国碳排放情况进行统计公布,也没有官方机构对中国碳减排目标实现情况进行适时跟踪,对中国碳减排成熟度进行测度,不仅能够对中国碳减排进展情况进行分阶段评估,也能够对中国碳减排目标分解提供量化依据。另一方面,配额分配机制是碳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也是碳减排进程推进的重要手段,对中国碳减排配额分配机制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中国碳减排困境提供解决方案,也可以为已试点碳市场完善和统一碳市场建设提供参考。将两方面研究进行结合,碳减排成熟度测度可以为配额分配机制设计提供检验标准,配额分配机制研究可以为碳减排成熟度提升提供实现途径。
  本文首先通过政策梳理和统计分析,对中国碳减排努力和碳市场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并指出两个方面的困境所在;然后,通过构建系列基于不同假设前提的博弈模型对中国碳减排困境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在覆盖更全的能源种类情况下,对能源消耗直接碳排放和热力及电力消耗间接碳排放进行分别估算和汇总;同时,通过构建更具经济解释力的理论模型对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再次,在发展“成熟度”概念基础上,通过构建更具理论完备性的理论模型对中国碳减排成熟度进行了实证测度。最后,在综合比较全球配额分配方案基础上,给出基于不同公平原则的统一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案,并基于成熟度模型对配额分配方案进行了公平和效率检验。
  本文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研究的创新和结论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第一,碳减排困境的博弈模型构建。本文以地方政府为局中人,围绕碳减排困境,构建了5个静态博弈模型、1个信号博弈模型和1个演化博弈模型,从而提供了一个“静态博弈——动态博弈——演化博弈”较为系统的中国碳减排困境博弈分析框架,不仅弥补了当前研究对地方政府之间碳减排博弈行为关注的不足,而且完善了对地方政府之间碳减排行为长期互动和演化的研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具有较大的碳减排惰性,配额分配机制设计和碳市场建设是推进地方政府碳减排的重要手段。第二,碳排放估算与驱动因素分解。本文在涵盖《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列示的所有能源种类情况下,对能源消耗的直接碳排放和热力及电力消耗的间接碳排放进行了更为全面的估算,并基于Shapley值计算原理和修正Kaya恒等式,构建了中国碳排放Shapley值因素分解模型,从而克服了传统因素分解方法所存在的剩余项分配缺乏公平性和经济解释的困境。研究发现,电力和热力消耗的间接碳排放也是中国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均GDP和GDP能耗强度是中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第三,“成熟度”概念发展与测度模型构建。本文将“成熟度”概念内涵由强调对事物发展程度的描述,延伸到对事物发展度、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的综合性描述,并由此定义了中国碳减排成熟度概念。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系统工程学中的距离协调度模型,构建了中国碳减排成熟度模型,从而为中国碳减排目标实现度评估提供了量化分析工具。研究发现,无论基于发展度、协调度、还是协调发展度,2003-2012年中国碳减排成熟度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碳减排成熟度依然存在较大差异。第四,统一碳市场的配额机制设计。本文尝试基于不同公平原则,对统一碳市场情形下的配额分配方案进行了设计,给出分别基于当期责任原则、历史责任原则、人际平等原则、经济发展原则、人际平等原则和历史责任原则、经济发展原则和历史责任原则等6种公平原则的统一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案,并进一步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统一碳市场提供了更具公平和效率原则的配额分配方案设计建议。第五,基于成熟度的配额分配公平与效率检验。公平和效率原则是配额分配的基础,本文尝试将“成熟度”测度模型应用于对配额分配公平和效率的检验,并以“十二五”期间碳减排目标分解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将碳减排成熟度测度和配额分配机制设计进行了很好的融合,也为中国碳减排成熟度研究提供了一个“数据估算-指标选择-模型构建-实证分析-综合应用”较为完整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十二五”规划在各地区间采取一刀切的GDP能耗强度下降方案,对中国整体碳减排成熟度提升力较弱,地区间差异化配额分配政策将更具公平性和更有效率。最后部分对中国碳减排成熟度提升和配额分配机制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