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欺诈行为识别研究
【6h】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欺诈行为识别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2 P2P行业的风险概述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内容

1.6 论文实验路线

1.7 创新之处

2 基于大数据的创新征信模式

2.1 互联网征信与欺诈识别

2.2 互联网征信及其发展

2.3 互联网行为数据与个人信用的关系

2.4 互联网征信的优劣分析

2.4.1 互联网征信的优势

2.4.2 互联网征信可能存在的问题

2.4.3 行业痛点

3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分类方法探究

3.1 数据爬虫

3.1.1 爬虫概述

3.1.2 爬虫在本文中的应用

3.2 随机森林

3.2.1 决策树算法概述

3.2.2 Bagging集成算法

3.2.3 随机森林算法概述

3.2.4 随机森林算法的实现过程

3.2.5 随机森林的优点

3.3 逻辑回归模型

3.3.1 Sigmoid函数

3.3.2 逻辑回归常规过程

4 实证分析

4.1 数据说明

4.1.1 数据整合

4.1.2 规则制定

4.2 各规则描述性统计

4.3 各规则评分及指标重要性度量

4.4 模型验证

4.5 计算信用评分

4.6 实证结论

4.7 逻辑回归建模及对比

4.7.1 参数估计

4.7.2 模型验证

4.7.3 与随机森林算法的对比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当今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的生活习性、生活工作节奏、工业发展上都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应用至关重要。基于互联网的网络信贷以其申请便利、审批迅速、低门槛等特性,在信贷行业内迅速找到了自己生存的空间。但同时,其行业风险也引起了关注。据数据显示,P2P网络平台信贷中,每100起拒贷的案件中,就有16起出现不同方式的欺诈行为,即利用P2P平台的网络申请特性骗取钱财。所以,对互联网金融平台中出现的骗贷等欺诈行为的识别,对进件客户是否有欺诈属性的预测至关重要。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探索并解决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出现的欺诈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当代信贷审批业务利用用户的财产信息、银行流水等信息进行审核。虽然审批流程已极大进步,但仍然审批速度慢,门槛高,不能达到人们的预期。随着互联网以及科技手段的进步,近几年已逐步出现利用数据挖掘、统计建模等预测手段对客户进行风险预测,从而对客户的风险进行评级。这在优化了审批流程的同时,也大大节省了审批的人力消耗,大大提高了信贷行业的效率。当“大数据”时代来临后,对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控制,以及对欺诈行为的预测、防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优势,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用户进行欺诈风险的预测。本文应用信用评分这种方式对用户可能的欺诈概率进行量化,进而根据用户的信用评级来分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