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促进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6h】

促进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文本的创新点

2 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理论依据

2.1 税收杠杆原理

2.2 外部性理论

2.2.1 外部性理论的发展

2.2.2 文化产品的外部性

2.2.3 政府对文化产业外部性的政策性调控

2.3 公共产品理论

2.3.1 公共产品含义及特征

2.3.2 文化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

2.4 区域发展理论

2.4.1 增长极理论

2.4.2 辐射理论

2.5 新公共管理理论

3 京津冀文化产业现状及差异性分析

3.1 京津冀文化产业现状

3.2 京津冀文化产业的差异性分析

3.2.1 京津冀文化产业对经济贡献度差异

3.2.2 京津冀文化产业财政补贴差异

3.2.3 京津冀文化产业税收收入差异

3.2.4 京津冀文化观念及文化人才差异

3.3 对京津冀文化产业差异化评价

4 京津冀文化产业财税政策梳理及存在问题

4.1 京津冀文化产业财税政策梳理

4.1.1 北京市文化产业财税政策梳理

4.1.2 天津市文化产业财税政策梳理

4.1.3 河北省文化产业财税政策梳理

4.2 京津冀文化产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4.2.1 区域内财政补贴存在差异,公共文化事业及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差异化

4.2.2 区域内文化产业专用资金规模差异大,使用效率低

4.2.3 区域内文化产业税收利益分配不均,税收分配机制不健全

4.2.4 区域内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不统一

4.2.5 区域内税收协作水平差,税收信息不对称

5 国内外文化产业对京津冀文化发展的启示

5.1 韩国首尔都市圈文化产业财税政策实践

5.2 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实践

5.3 国内外文化产业财税政策的经验借鉴

6 促进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6.1 设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6.2 设立财政专项基金,推动文化项目对接与转移

6.3 建立税收利益协调机制,探索税收分享机制

6.4 规范税收优惠制度,共享相同税收优惠政策

6.5 加强税收征管协作,创建信息共享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1世纪以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各国逐渐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标志是《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颁布,此时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一词被初次提出是在是五届五中全会上。十七大以后,政府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发展目标,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里程碑。在国内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京津冀作为全国核心经济发展区域,并处于京津冀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势在必行。虽然现阶段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巨大差异,但是政府可以利用财税政策调节三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利用区域内发展优势因地制宜,拟定行之有效的财税政策改善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本文首先介绍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即发展的理论性;其次简明介绍现阶段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三地之间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差距,并简单评价所面临的差异化;再次,通过对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财税政策的梳理提出存在的财税政策问题;最后根据相关问题提出促进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目前,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财政补贴差异、税收收入总量差异等,京津冀文化产业财税政策存在区域内财政政策不均、区域内文化产业税收利益分配不均、区域内税收优惠政策不统一等问题,通过借鉴韩国首尔都市圈、我国长三角洲地区先进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结合京津冀地区文化产业现实情况,提出实际可行的财税政策。主要有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立财政专项基金,推动文化项目对接与转移、建立税收利益协调机制,探索税收分享机制、规范税收优惠制度、创建信息共享机制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