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京津冀区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研究
【6h】

京津冀区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现实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与建树

1.5.2 不足

2 理论基础与规律探讨

2.1 理论基础

2.1.1 产业集聚理论

2.1.2 系统协同理论

2.1.3 需求层次理论

2.1.4 新型城镇化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开发区相关研究

2.2.2 产城融合相关研究

2.3 开发区产城融合理论简要评析

2.3.1 产业集聚理论揭示了开发区的本质特征

2.3.2 系统协同理论为产城融合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2.3.3 需求层次理论为分析产城融合机理奠定了基础

2.3.4 对国内学者产城融合研究的简要评析

2.4 开发区产城融合规律探讨

2.4.1 产业发展是产城融合的根本支撑

2.4.2 城市功能设施是产城融合的物质条件

2.4.3 政府与市场是产城融合共同的推动力量

2.4.4 空间融合是产城融合的保障

2.4.5 人口融合是产城融合的核心

2.5 本章小结

3 开发区产城融合理论框架

3.2 产城融合的内涵——推进产业、功能、管理、空间、人口融合

3.2.1 产业发展

3.2.2 功能融合

3.2.3 管理融合

3.2.4 空间融合

3.2.5 人口融合

3.3 产城融合机理——系统自组织原理

3.4 产城融合影响因素分析——系统层次性

3.4.1 产城融合系统构成

3.4.2 产城融合影响因素

3.5 产城融合动力机制分析——动力源与动力机制

3.5.1 产城融合动力来源

3.5.2 产城融合动力机制

3.6 本章小结

4 京津冀区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现状分析

4.1 京津翼区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历程与特征

4.1.1 京津冀区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历程

4.1.2 京津冀区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特征

4.2 京津翼区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存在的问题

4.2.1 职住分离严重

4.2.2 产业发展实力不强

4.2.3 城市功能设施不足

4.2.4 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

4.2.5 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

4.3 京津冀区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亟待产城融合

4.3.1 产城融合助力京津冀产业转型升级

4.3.2 产城融合提升京津冀开发区引资引智优势

4.3.3 以产城融合应对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挑战

4.4 本章小结

5 京津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度评价分析

5.1 分析方法选择

5.1.1 德尔菲法

5.1.2 AHP层次分析

5.1.3 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法

5.2 指标的选取

5.2.1 主要参考的指标体系

5.2.2 专家咨询调查

5.2.3 指标说明

5.3 计算指标权重

5.3.1 层次分析法

5.3.2 确定权重

5.4 产城融合评价分析

5.4.1 数据来源和评价标准

5.4.2 评价过程

5.5 本章小结

6 京津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影响因素评价分析

6.1 分析方法选择

6.2 产城融合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3 产城融合影响因素评价过程

6.3.1 数据来源与标准化

6.3.2 确定主成分

6.3.3 研究结论

6.4 本章小结

7 京津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动力机制分析

7.1 京津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动力源

7.1.1 内部动力源

7.1.2 外部动力源

7.2 京津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动力机制

7.2.1 京津冀产城融合文化尚未形成

7.2.2 系统慢变量是产城融合的决定因素

7.2.3 以自耦合原理为基础建立动力驱动机制

7.3 京津翼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效率评价

7.3.1 分析方法选择

7.3.2 开发区产城融合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7.3.3 DEA模型构建

7.3.4 京津冀与东部其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DEA评价

7.4 本章小结

8 促进京津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对策建议

8.1 改革与创新开发区管理机构、制度和政策

8.1.1 开发区管理机构应适应产城融合的需要

8.1.2 创新开发区管理制度与政策

8.1.3 发挥城市规划的引领作用

8.2 做大做强京津冀产业

8.2.1 加强合作扩大区域产业整体势能

8.2.2 发挥优势提升区域产业质量

8.3 加强管理与服务促进人口融合

8.3.1 亟待加强人口管理与服务

8.3.2 促进人口融合的对策

8.4 以资源环境为抓手促进产城融合

8.4.1 提高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8.4.2 营造绿色生态环境

8.5 加快城市功能设施建设

8.5.1 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8.5.2 提高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水平

8.6 强化动力机制促进产城融合

8.6.1 挖掘产城融合的内外动力源

8.6.2 以系统协同原理为基础强化动力机制

9.1 研究总结

9.2 主要研究结论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1984年首先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之后扩展到中西部地区,以发展制造业为主的特定区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项制度创新,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压力。从国际上看,面临着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招商引资难度加大的压力;从国内看,则面临着优惠政策弱化、产业亟待升级和产城分离的挑战。2014年,国家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指出“加强现有开发区城市功能改造,推动单一生产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型,为促进人口集聚、发展服务经济拓展空间”。2015年7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加快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为新型城镇化探索路径”。可见,产城融合不仅关乎开发区自身发展,也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津冀区域是与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并列的国家经济增长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国家推出的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并列的三大战略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有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做支撑,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核心载体,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担负着科技引领、产业支撑和发展引擎的重要使命,代表着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向,产城融合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必由之路。本研究从剖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亟待破解的诸多难题入手,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置于京津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置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在梳理国内外产城融合理论基础,总结产城融合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开发区产城融合系统协同理论分析框架,探讨了我国开发区产城融合的理念、内涵、机理、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分别构建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产城融合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和产城融合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实地调研、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京津冀区域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实证研究;针对突出问题,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对策建议。本论文的主要建树和得出的基本结论如下:
  (1)产城融合是破解开发区职住分离、城市设施不足等诸多问题,顺利实现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设立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成果,经过多年发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化,实现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职住分离、城市功能设施不足、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困境。产城融合通过助力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城市设施建设、提升开发区引资引智优势和应对资源环境挑战,可以有效破解京津冀区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临的难题,顺利实现开发区转型升级。
  (2)总结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的一般规律。通过分析国内外开发区产城融合案例,发现开发区产城融合具有以下规律:产业发展是产城融合的支撑,城市功能设施建设是产城融合的关键,政府在产城融合中发挥着引导作用,空间融合是产城融合的保障,人口融合是产城融合的核心。
  (3)构建了开发区产城融合系统协同理论分析框架。以产业集聚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和系统自组织原理为基础分析了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内在机理;以系统要素层次原理为基础分析了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影响因素和功能目标;以系统要素竞争协同原理为依据分析了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动力机制。
  (4)京津冀区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测度结果差异明显。天津和北京刚刚进入产城融合的高水平区域;秦皇岛进入到较高水平的中段;廊坊刚刚进入较高水平;北辰处于产城融合一般水平区域。城市功能设施对产城融合的影响最大,资源环境的影响位居第二,人口因素位居第三,产业发展因素位居第四,制度政策等管理因素影响力不明显。京津冀区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除天津、北京两家外,规模都偏小,对产城融合的支撑力不足;天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效率递减,廊坊、北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效率递增。
  (5)提出促进京津冀区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对策建议。本研究提出改革开发区管理机构,促进开发区管委会向城市政府转型;编制城市规划取代开发区规划;加强区域合作,优势互补,提升京津冀区域产业整体势能;加强人口管理与服务,促进人口融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营造绿色生态环境;加快城市功能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强化动力机制,形成合力,促进产城融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