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近50年华南前汛期降水及江淮梅雨旱涝特征对比分析

近50年华南前汛期降水及江淮梅雨旱涝特征对比分析

摘要

华南前汛期降水和江淮梅雨是影响东南沿海地区航空兵作战及训练活动的重要天气,华南前汛期降水和江淮梅雨的气候变化,汛期及梅雨期的长短,降水量的大小,暴雨日数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部队的训练安排和作战时机的选择。本文利用东南沿海地区10个机场1961~2008年的5至7月的降水资料,通过计算Z指数,确定东南沿海机场华南前汛期和江淮梅雨期雨涝和干旱等级,结果表明Z指数较好地反映了华南前汛期和江淮梅雨期旱涝特征,是一种较好的气候干旱指标。基于z指数建立华南前汛期和江淮梅雨期的区域旱涝指数。通过计算雨涝和干旱指数,对华南前汛期降水和江淮梅雨的旱涝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雨涝指数和干旱指数较好地反映了华南前汛期和江淮梅雨期旱涝特征,成反相关趋势变化。近50年来华南前汛期雨涝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期雨涝程度较重,70年代中末期到90年代中期雨涝程度较轻,90年代中期到2004年干旱程度明显上升,之后雨涝程度又明显抬升。江淮梅雨期雨涝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60年代雨涝程度较轻,70年代开始雨涝程度平稳上升,至90年代达到最高,之后又逐渐降低。华南前汛期和江淮梅雨期雨涝指数和干旱指数均存在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和年际变化。华南前汛期雨涝指数准25年和准9年周期振荡明显;干旱指数表现为准24年、准14年的长周期和7~8年的短周期振荡。江淮梅雨期雨涝指数存在准23年、准10年的长周期及4~5年的短周期振荡;干旱指数存在准25年、准11年的长周期及4~5年的短周期振荡,其中准11年的周期强度较强。并指出亚洲季风环流指数、西太平洋副高指数、极涡指数以及太阳黑子活动等气候因子对华南前汛期和江淮梅雨期降水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