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铊的毒害作用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铊的毒害作用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摘要

在重金属家族中,直到1861年才由W.Crooks发现的铊相对而言只算是一位新晋成员,但因其强毒性以及复杂的毒理特性而名声大噪.1995年,朱令事件第一次在我国拉开了铊中毒的悲惨序幕.此后,铊投毒事件接连不断的出现在全国各地.近年来数起关于铊的毒害事件更是进一步将铊带入了大众的视野,但铊的影响绝不仅限于偶发的个体毒害事件,铊也是公认的高效环境毒害物质.自然界中较少出现独立成型的铊矿,但铊具有特殊的矿化特征以及亲硫和亲石双重地球化学特征因此极易与其他矿物元素形成共生组合或富集于硫酸盐以及硫化矿物中。因为忽视了相关矿产资源中的铊,相关企业在工作流程中并未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不仅在工作流程中造成了潜在的铊中毒风险,同时随意弃置的固体污染物、废水和废气中也含有大量的铊。此外,由于铊的环境循环和富集时间较长(20~30a),污染具有较大的隐蔽性,相关环保部门也一直未将铊列入监测对象,因此资源利用过程中往往忽视了铊污染的问题。我国矿产资源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铊通过各种工业活动全部释放进入表生环境,污染水体、空气、土壤和植物,由食物链进入生物和人体,长期积累将成为未来环境的“化学定时炸弹”。环境科普教育在我国一直是以政府引导为主,殊不知环境教育也是每个科学研究者职责和义务。但是由于向全社会宣传和教育的不足,铊的环境毒害性及工业生产利用可能带来的铊污染依然没有深入地被普通大众所认识。因此,如何将铊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科普知识为世人所了解和熟知显得十分必要。文章主要从铊的毒害性、地球化学特性、迁移转化规律等方面介绍了铊的近期研究进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