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超临界流体成矿模式探讨——以小秦岭大湖金钼矿床为例

超临界流体成矿模式探讨——以小秦岭大湖金钼矿床为例

摘要

小秦岭作为我国仅次于胶东的第二大金矿产地,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前人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地质、地球化学数据,然而对主成矿时期为印支期还是为燕山期仍然存在分歧。本研究对小秦岭的典型矿床—大湖金钼矿进行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探讨该地区成矿流体演变过程及其矿床成因。研究认为,大湖金钼矿地处五里村-安家窑背斜与太要断裂之间,含金石英脉产状与断裂构造一致,为典型的断控脉状矿床,具有造山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大湖金钼矿成矿流体具有富CO2、低盐度、中高温和中深成相的特性,与国内外造山型矿床流体体系相同。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由中高温、富CO2的变质流体演变为中温、含CO2的流体,最后演变为以大气降水为主导的贫CO2、低盐度的流体;其流体成分由CO2-H2O体系演变为CO2-H2O-CH4-H2体系,最后演变为H2O体系,挥发分含量逐渐减少。早阶段形成的富集挥发分的变质流体很可能是萃取能力超强的超临界流体,携带大量成矿物质,中阶段的流体不混溶或者沸腾作用以及浅层大气降水的加入使得矿质沉淀,从而成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