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石笋120~103kaB.P.稳定碳同位素记录与控制机制

摘要

本文报道了采自我国中部地区一支石笋δ13C变化的研究结果,结果发现该石笋的δ13C变化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可能受控于不同的因素,具有不同的气候环境指示意义。石笋SZ2采自四川东北部诺水河溶洞群中的梭子洞(107°10′E,32°24′N),该地属于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mm,年均气温~15℃。梭子洞发育在晚二叠纪的石灰岩,地表土层很薄,一般厚度<30cm,土壤物质来源基本上就是当地沉降的大气粉尘。区域植被以乔木为主,包括松、柏和一些阔叶落叶树种。石笋长度约l8cm,外形呈典型的圆锥形,底部比顶部略粗。定年结果显示石笋SZ的生长发育时代为120~103ka,该石笋的δ18O数据已另文报道。在较短时间尺度上,SZ2的δ13C和δ18O变化的趋势和一些小的波峰、波谷似乎都能较好地对应。反映在数十年至百年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控制的地表植被变化(包括植被类型和植被密度)、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洞穴通风效应等(即前述的第一类效应)是控制SZ2的δ13C的主要因素,即在较短时间尺度上SZ2的δ13C记录较好地响应了东亚夏季风气候的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