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东平湖滞洪区在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中的地位

东平湖滞洪区在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中的地位

摘要

东平湖滞洪区是黄河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分滞黄河洪水、接纳调蓄汶河洪水、保障艾山站以下黄河防洪安全的重要任务,是运用几率最高的滞洪区,在防御黄河下游超标准洪水运用中它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东平湖滞洪区老湖区滞蓄汶河洪水的能力按10年一遇设计,若汶河来水超过老湖区的滞蓄能力时则需要新湖区滞蓄,为滞蓄汶河洪水,新湖区运用几率为10~20年一遇。在小浪底水库建成后,老湖区分滞黄河洪水的运用几率为20~30年一遇;新湖区分滞黄河洪水的运用几率与汶河来水有关,最低为20~30年一遇,最高为百年一遇。故遇上述量级的洪水,必将超过艾山以下堤防的设防标准,仍须使用滞洪区分洪。东平湖滞洪水库地处黄河由宽河道进入窄河道的转折点,是目前黄河下游防御花园口站22000m3/s流量标准内洪水唯一需要启用的滞洪工程。其主要作用是调蓄黄河、汶河洪水,控制艾山站下泄流量不超过10000m3/s,确保艾山以下河段防洪安全。东平湖以控制艾山站下泄流量不超过10000m3/S作为分洪运用的控制标准。在只有黄河发生洪水(不遭遇汶河洪水)情况下,当孙口站洪峰流量达到10000m3/s而不超过13500m3/s,即启用老湖区分洪;在孙口站洪峰流量超过13500m3/s情况下,即需启用新湖区分洪。由于东平湖湖区有大量人口和耕地,启用湖区分滞一次黄河洪水,造成的淹没损失巨大,分洪进入湖区的泥沙引起的渠系淤塞和土地沙化影响尤其严重。1982年8月花园口出现15300m3/s的洪峰,是建国以来仅次于1958年的大洪水。启用东平湖分洪水量近4亿m3,由于分入湖区的泥沙淤积,造成6275亩耕地沙化而弃耕,群众失去生产条件,生活困难。因此,在确保下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运用东平湖分滞黄河洪水的几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