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合作繁殖是否与晚成雏共进化?

摘要

由于涉及到帮助行为的悖论,合作繁殖备受关注.一些假说试图解释合作繁殖的起源,例如生态限制模型和"爱家"获益模型(benefit ofphilopatry model).帮助者被认为可以直接或间接获利,这也同时被用来解释帮助行为的起源.然而另外一些观点认为帮助行为本身是非适应性的,而仅是晚成雏鸟类(altricial bird)对于实施亲本照顾的本能反应.利用DNA杂交所建立的系统进化关系,Ligon和Burt (2004)发现鸟类晚成和合作繁殖特征同为鸟类类群的祖先性状,而且合作繁殖在晚成雏鸟类中出现的频率远远大于期望值(即发育模式与合作繁殖的进化相互独立).因此,他们认为晚成鸟类的进化在合作繁殖行为的起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研究则认为鸟类晚成的发育进化模式不能够充分解释合作繁殖的进化模式.相反,一些有利于晚成鸟类群体生活的因素可能在合作繁殖的进化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因此应该被重视.另外,很多具有合作繁殖行为的鸟类聚集在陆生鸟类(landbird)的类群,这似乎表明陆生鸟类的祖先也许发展出一些特征,如对群体生活更大的忍耐力,对乞食雏鸟更强的反应等,更有利于合作繁殖行为的产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