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华北地区)学术年会 >中原经济区县域空间碳平衡分析及主体功能区优化研究

中原经济区县域空间碳平衡分析及主体功能区优化研究

摘要

区域碳收支核算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开展县域空间碳收支分析不仅有助于系统建立区域碳平衡分析的理论框架,而且对于县域空间碳补偿及低碳发展策略的制定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中原经济区县域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2009年中原经济区各县市的统计数据,对中原经济区县域空间碳收支与碳平衡状况进行了核算分析,并提出了基于区域协调及低碳发展的主体功能区优化方案.主要结论如下:(1)2009年,中原经济区碳排放总量约2.1亿吨,其中能源消耗占80%;碳吸收总量为1.3亿吨左右,其中农作物的碳吸收量最大;碳补偿率为63%;(2)中原经济区范围内碳排放量最高和最低的地区分别是郑州市市辖区和沁县;碳吸收量最高和最低的地区为蒙城县和义马市;碳补偿率最高和最低的地区是卢氏县和义马市;(3)中原经济区县域空间的碳平衡存在显著差异,碳吸收量的分布具有“西北低,东南高”的特点,碳排放量的分布呈现“从市辖区向周边县(市)逐渐降低”的规律;(4)县域空间碳补偿率的差异明显.这主要与区域的碳吸收水平及碳排放强度密切相关.碳补偿率的高低与人均GDP密切相关,人均GDP越高的地区,碳补偿率往往越低;(5)本文初步提出了基于碳补偿和区域公平发展的中原经济区主体功能区优化方案,将中原经济区划分为碳汇功能区、碳收支平衡区、碳排放强度控制区和碳排放总量控制区四个区域,并提出了各类区域低碳发展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