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岩体成矿机制简述及找矿意义

摘要

小岩体成矿理论是由汤中立院士结合众多矿床的特征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成矿理论。近年来,随着小岩体成矿理论在实际找矿中的应用,新发现了许多大型或超大型矿床,该理论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小岩体成矿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小、广、大、高、浅(潜)”的五字特征上。镁铁-超镁铁质小岩体成矿机制,可以简要概括为深部熔离(预富集)-脉动式贯入-终端岩浆房聚集成矿。该成矿机制属高硫化物岩浆深部预富集贯入成矿机制。中酸性小岩体成矿,来自中深部地壳的长英质岩浆,由于浮力的作用及存在的密度差异,岩浆会向上侵位,随着浮力的消失形成浅成侵入岩浆房,然后随着温度降低,岩浆结晶的进行,不同成矿元素、不同围岩形成不同的蚀变现象。成矿的中心部位是岩体的头部(或浅部),该部位是岩浆“气(挥发分)”、“液(流体)”和“矿质”聚集的最有利部位。在镁铁-超镁铁质岩浆区,找矿途径是首先辨别前导性岩浆岩和继发性岩浆岩,然后在继发性岩浆岩中评价确定尾部含矿岩浆、富矿岩浆以及矿浆。在中酸性岩浆区,找矿途径是首先利用各种地、物、化探要素,确定小岩体头部隐伏地下的位置,然后部署工程找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