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3国际暨全国第十二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 >上颌骨肿瘤术后缺损的功能性重建

上颌骨肿瘤术后缺损的功能性重建

摘要

目的:采用钛网+膝骨骨肌(皮)瓣折叠/串联前臂游离皮瓣+种植体或修复体修复的功能性地重建上颌骨大型缺损,并评价患者术后的口腔功能和生存质量。rn 方法:对54例上颌骨大型缺损患者,其中Ⅱ类缺损12例,Ⅲ类缺损42例。根据三维螺旋CT数据,采用快速成型和CAD/CAM技术,制作出上颌骨缺损前后的快速原型,在其上设计出符合患者外形的钛支架,获得了上颌骨大型缺损的个体化解剖构筑;并建立针对上领骨大型缺损进行的外科重建治疗模式,即钛网+排骨骨肌(皮)瓣折叠/串联前臂游离皮瓣+种植体或修复体修复的全新术式:通过以钛支架恢复上颌骨外形、膝骨重建牙槽骨、皮岛及前臂皮瓣关闭口腔、鼻腔内外缺损重建上颌骨大型缺损,一期或二期行种植义齿或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术后分别采用T-ScanⅡ诊断系统测定义齿修复前后的牙合力及咬合;语音工作站进行语音清晰度测试和语音频谱分析;美国华盛顿大学头颈问卷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进行随访评价,结果用SAS6.04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rn 结果:所有患者对面部外形均非常满意,张口度2.5-4cm。术后三维CT复查硬、软组织,重建侧与健侧上颌骨非常接近,面部软组织对称;54例随访6一24个月,除1例术后9月发现眶外侧壁复发,其余未见肿瘤复发。10例患者术后3--6月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恢复咬牙合后其全口牙合力恢复率在27.05%--74.06%之间,平均值为50.15士14.59%,高于全口义齿佩带者;10例患者术后平均语音清晰度达97.0%,显著高于膺复体修复者,并接近正常人水平,鼻共振峰发生率显著低于膺复体修复者;华盛顿大学头颈问卷表进行生存质量评价显示,上颌骨重建者较单纯膺复体修复患者在容貌、娱乐、咀嚼、吞咽、语言等方面的评估中获得较高分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获得了较高的生存质量。rn 结论:本研究提出的上颌骨大型缺损个体化功能性重建的术式可使患者术后获得满意的外形与功能,即个体化的精确重建了面部外形,又有效地恢复了患者的咀嚼功能、语音功能和通气等口腔功能,最终显著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