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地貌学研讨会 >青岛近岸海域地貌、沉积物特征及物源探讨

青岛近岸海域地貌、沉积物特征及物源探讨

摘要

通过对1∶25万青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地质、物探资料及测试数据分析,系统的分析了青岛近岸海域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出该区3大类10种地貌类型.底质沉积物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类型主要包括砂、粉砂、砂质粉砂、泥质砂、砂质泥、砾质泥和泥等类型.其中粉砂和砂质粉砂是本区分布最广泛的沉积物类型,约占海区沉积物面积的60%以上.通过浅地层剖面记录、浅钻和底质沉积物的初步分析,在山东半岛南岸近海发现了一个泥质沉积体,沉积中心厚度沿岸方向变化较大,泥质区主要分布在青岛崂山头以北至石岛附近的近岸海域,整体上沿海岸线呈带状分布,向海变薄,3m等厚线是一个明显的分界线,该线大致沿28m等深线分布,沉积中心最厚可达22.5m.在浅地层剖面上,近岸泥质沉积体表现为海底面和地震反射界面T1之间的沉积层.其底部为加积或上超的、近似水平反射界面,为冰后期最大海泛面(Maximum Flooding Surface,MFS).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反映SU1为从冰后期海平面上升达到最大海泛面的位置直至现今的沉积,包括了海侵体系域上部及高位体系域的沉积物,因此这一泥质沉积体可能记录了全新世以来该海域的海洋环境变化.泥质区沿岸主要有乳山河、五龙河、大沽河、胶莱河、白沙河等中小河流入海,根据区域水文年鉴资料,这5条河的多年年均输沙量在200万吨以上.通过对泥质区钻孔不同深度沉积物稀土元素初步分析,该区与黄河等大河物源有显著差异.地震剖面显示该泥质区具有近岸处厚度高于远岸处的特点(图1),并且在沿岸方向沉积中心厚度变化较大,靠近河口地区厚度明显增大特征,推测这些中小型河流可能是该小型泥质区沉积物的重要甚至主要物源.rn 本文在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青岛近岸海域地形、地貌及沉积物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该区近岸小型泥质区物质来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