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 >芦山震区地震重定位及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研究

芦山震区地震重定位及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研究

摘要

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在向东运移的过程中受到扬子地块刚性的四川盆地阻挡,使得青藏高原推覆在扬子地块之上,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形成了龙门山推覆构造带.近年来,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危险性大大增加.2008年5月汶川发生的M8.0级地震及2013年4月雅安芦山发生的M7.0级地震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未来的地震危险性引起了地震学家的高度关注.本文将研究芦山余震震源参数及震区地壳三维(3D)速度结构,探讨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与活动构造之间的关系,为地震减灾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rn 研究结果表明,由震源空间分布来看,芦山地震序列在水平方向沿SW-NE向分布,地震震源在上地壳分布较少,主要发生1Okm~3Okm之间,随着深度的增加,地震震源分布向NW方向倾斜。芦山震区相对速度扰动在横向和纵向皆表现出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沿地震分布方向看,中地壳存在一显著地高速异常,其下方为较大范围的低速异常,芦山地震序列在水平向沿高速异常走向分布较为均匀,并在垂向上经过高低速异常带,且在高低速异常带上下两侧均有地震分布。垂直于地震分布方向看,地震震源主要集中在倾向NW的高低速异常交界带上,其西北侧为高速异常,东南侧反之,此高低速交界带位于双石-大川断裂东南约5km处,其对应的地表构造表现为褶皱,又由于芦山地震地表同震破裂微小,因此推测芦山地震发生在一条隐伏逆断裂上,断裂走向NE,倾向NW,深部断裂在近表几公里的沉积岩中转化为褶皱构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