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卡林型金矿中金的分布特征研究

摘要

卡林型金矿最早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内华达州发现,以沉积岩为主要容矿岩石,金颗粒呈显微-次显微级不可见金存在.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卡林型金矿中的金主要赋存在毒砂及含砷黄铁矿中,但就其主要赋存形式及不可见金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目前尚无统一认识.研究表明卡林型金矿中金主要存在两种赋存形式:1.以化学态或亚微观态形式的细粒、胶体颗粒(一般<0.1 μm)结合于黄铁矿中;2.以显微-次显微(0.1~6μm)自然金颗粒分布于黄铁矿细脉或集合体中(卢焕章等, 201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黔西南地区的水银洞及戈塘金矿的原生矿石分别进行了实验观察和分析,以探讨黔西南卡林型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及分布特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