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班怒结合带中西段的组成与演化初探

班怒结合带中西段的组成与演化初探

摘要

通过对蛇绿岩套中基性端元锆石U-Pb测年及相伴沉积物研究后发现,北支蛇绿岩所代表的洋盆大约在中三叠世打开,相伴沉积了中晚三叠世嘎加群、木嘎岗日群复理石,含丰富的化石;大约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发生了向南的洋内俯冲,形成拉果错-班戈一带的岩浆弧(CI型花岗岩、接奴群火山岩)及具弧后盆地性质的南支蛇绿岩所代表的小洋盆。二条蛇绿岩之充填地层为:上三叠统巫嘎组、中下侏罗统木嘎岗日群、中晚侏罗统拉贡塘组、晚侏罗统多仁组、日松组复理石沉积。在晚侏罗世晚期至早白垩世时期,北支在向南俯冲消减的同时,又发生了向北的俯冲,在南羌塘形成了以多不杂侵入岩、美日切错组为为代表的火山弧;向南的俯冲作用形成了110Ma的侵入岩及去仲拉组火山岩所代表的岩浆弧。南支则在晚侏罗-早白垩世发生向冈底斯地块的俯冲消减作用,在北冈底斯形成140~110M。的具有弧背景的侵入岩及则弄群火山岩。上侏罗-下白垩世沙木罗组、下白垩统郎山组、上白垩统竞柱山组广泛超覆于蛇绿岩之上,标志着洋盆消亡。由此可以看出,班怒组合带西段并不是一个简单蛇绿岩带,而是由二条甚至多条蛇绿岩带组成,其形成时间相近,发育时间较短,洋盆规模不大,彼此还有一定的成因联系,俯冲极性也不一致,关闭时间大体相近。难以成为欧亚大陆与印度大陆的分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