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演化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演化

摘要

根据近年来对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Nd-Hf同位素等数据和资料的归纳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这些Nd-Hf同位素成分特征并结合其它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其源区为来自壳源组分为主,而来自幔源组分很少。这种认识与前人曾认为的赣东北第一期花岗质岩石可能来自地幔组分的部分熔融明显不同。而其中赣东北第三期铝质A2型花岗岩和皖南地区第二期花岗岩中少量样品具有正的εNd值,是否有来自幔源组分的加入抑或有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还不甚清楚。而浙闽沿海地区具有Sri为0.6984~0.7060和εNd为-4.3~-6.1特征值的A型花岗岩(110~85Ma)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上与内陆的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明显不同。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东南部从中、晚侏罗世至晚白垩世岩浆-构造演化过程如下:约175Ma开始,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构造体制下伴随有陆内深大断裂的再活化作用,形成第一期与adakitic成分有关形成于挤压环境的花岗斑岩,随后在构造转换期形成第二期S型、工型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而约145Ma开始中国东南部可能逐渐转入陆内造山后拉张环境,在扬了地块南缘早白垩世形成少量的辉绿岩脉(两期)及随后形成A2型花岗岩体。在陆内广泛发育的花岗质岩石形成后,在约121~117Ma开始进入太平洋板块正向俯冲及与欧亚大陆的主碰撞阶段,110~105Ma以后进入碰撞后的伸展阶段,在浙闽沿海地区形成了大量的中酸性火山岩和A型花岗岩及辉绿脉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