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残余沉积盆地碎屑岩储层评价方法-以济阳坳陷中生界为例

残余沉积盆地碎屑岩储层评价方法-以济阳坳陷中生界为例

摘要

济阳坳陷中生代盆地经历了多期强烈的构造改造,属于典型的残余盆地.济阳坳陷中生界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等储集砂体,碎屑岩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及溶解作用等成岩作用.通过对碎屑岩储层储集空间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发现,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解孔隙及裂缝,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沉积作用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其中三角洲砂体物性最好,河流砂体次之,冲积扇、扇三角洲及滨浅湖砂体物性较差.构造作用对储集物性的改造主要表现为断层活动和不整合,断层活动使储层形成大量裂缝,不整合面之下约100m内储层物性明显提高.溶解作用受沉积和构造作用的控制,其对储层的改造程度与沉积相带及距不整合面的距离有密切关系.综合考虑沉积作用、构造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控制作用,将济阳坳陷中生界碎屑岩储层划分为四类,其中,Ⅰ类储层为高孔中渗型,Ⅱ1、Ⅱ2类储层为中孔低渗型,Ⅱ3类储层为低孔低渗型,Ⅲ、Ⅳ类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