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全国第六次外周血管病介入新技术研讨会 >经皮大隐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经皮大隐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rn 方法: 2005年11月~2006年1月,12例患者均顺性造影明确为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为32~71岁。临床表现为单侧下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其中左下肢9例,右下肢3例。病程5~10天。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大隐静脉入路置管并保留导管溶栓治疗。大隐静脉置管方法:rn (1)大隐静脉穿刺:①经内踝大隐静脉起始部直接穿刺置管:踝关节上方5~10cm处束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回流,待大隐静脉远端充分显露后针穿刺大隐静脉②"Roadmap"或透视示踪下大隐静脉穿刺置管:大隐静脉显露不佳者,可于束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回流后用头皮针经足背浅静脉穿刺注入对比剂,在"Road map"或透视示踪下穿刺大隐静脉。rn (2)置管:穿刺成功后置入4F血管鞘,并沿大隐静脉将4F导管送至大隐静脉汇入口处进入股静脉直至髂静脉血栓内,导管体外用弹力胶布固定妥当。用药情况:①溶栓剂用药:尿激酶25万单位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经导管滴注,2次/日;②抗凝: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针)0.4ml皮下注射,q12h;口服拜阿司匹林0.1~0.3g,次/日;③活血化瘀治疗:④抗生素预防感染。凝血功能监测。保持APTT在正常值的1.5~2.5倍之间。溶栓及抗凝剂的停药指征:①PT和APTT>正常值的2.5倍或FIB<150mg/dl:②患肢肿胀消退或明显消退,造影证实血栓消失:③溶栓抗凝治疗3日无效。溶栓治疗期间每日测量患肢足、踝、小腿中部、膝、大腿中部及大腿根部周径,并作记录。保留导管溶栓第5天复查下肢静脉造影明确疗效后拔出导管。溶栓第5天造影复查。rn 结果: 12例患者大隐静脉穿刺成功置管,技术成功率为100%。全部12例患者留置导管均为5天,第5天拔出导管时造影显示闭塞的髂股静脉血管开放,侧支血管减少或消失;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减轻,周径减小,患者出院时双下肢平均周径差≤1cm,胀痛感消失。住院观察指标:置管期间无发热等不良反应;患者可自由采取体位;留置导管处无出渗血现象:体内导管无明显移位及打折现象。本组12例:住院时间为10~14d,平均12.5d。出院后随访观察1~3个月全部例患者下肢肿胀无复发。rn 结论: 经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介入治疗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安全有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