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髓内操作与脂肪栓塞

摘要

本文探讨了股骨髓内操作与脂肪栓塞发生的关系,以及改进操作技术、改良手术器械、选用新型材料对降低术中和/或术后脂肪栓塞发生率的作用.现代医学理论认为,外伤后组织存留的血清状态的脂肪组织受到动员,同时,损伤部位的血管外源性脂肪进入血循环,而创伤引起的机体反应使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及血脂乳化不稳定所析出的脂质颗粒等,均可聚集于以上脂滴的表面,使之体积增大,加之组织凝血活化酶的释放,促使血管内凝血,纤维蛋白沉积的发生,从而形成脂肪栓子,导致脂肪栓塞.这些脂肪栓子对血管的机械阻塞及对组织的化学毒性作用,可导致以肺部病变为主,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甚至导致死亡.股骨髓内操作是现代骨科手术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工关节和髓内钉技术的发展,应用该技术的病例数量不断增加.股骨髓内操作包括了四个主要内容:可弯曲的软钻扩髓,带齿的实心金属锉锉髓腔,骨水泥的填充,人工假体或髓内钉的置入.股骨髓内操作时,可导致大量的脂滴释放,骨髓血窦的破裂,髓腔内压力的急剧升高,另外,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聚合时的毒性作用,有创操作激发的机体应激反应等,最终导致大量脂肪小滴进入血循环,脂肪栓塞形成.通过手术技术的更新,器械的改进,假体和髓内钉的重新设计,填充材料的发展等各种方法,以减少髓内操作对骨髓组织和髓内静脉系统的破坏、避免髓内压力的增高、降低材料的化学毒性和物理影响,可有效降低股骨髓内操作术中和/或术后的脂肪栓塞发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