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五届中国水论坛 >黑河工程的环境效益及生态意义

黑河工程的环境效益及生态意义

摘要

近年来,黑河下游地区由于中游来水持续减少,使得依赖河水补给的地下水相应减少,造成区域性地下水位的下降,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面积湿地消失,天然植被全面衰败,土地盐化加剧,胡杨和沙枣林面积减少,并以老林为主。红柳灌丛已多成为稀疏矮化的群落。各种禾草草甸严重退化,多以演替成苦豆子群落。为了恢复和重建受损的下游生态系统,2000年7月实施了黑河输水工程,使干涸10年的居延海重新受到水的滋润。2000年黑河工程的实施,下游水量的增加,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与输水工程前相比较,2003年西河上段地下水位抬升幅度为14.8﹪~45.6﹪,中段抬升幅度为41.6﹪~54.4﹪,下段抬升幅度为14.2﹪~38.7﹪。草本植物苦豆子分布范围扩大,由原来的近河道300m左右扩展到2000m,盖度增加25﹪。除农田外,三角洲的植被的总面积为2003年比2000增加了33.67km2,全下游地区2003年植被的总面积为比2000年增加了83.63km2。随着黑河流域下游生态输水工程的进行,下游局部范围内植被得到恢复,天然植被的盖度、密度增加。不少胡杨出现更新苗,柽柳盖度不同程度的增加。由于不同的植物对地下水的要求不同,因而其恢复过程也不同。由此表明,输水对黑河下游的生态环境变化产生了直接作用,对植被的恢复和保育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