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珠江口及近海海域干湿沉降的监测

珠江口及近海海域干湿沉降的监测

摘要

近海海域中氦(N)、磷(P)等藻类繁殖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主要米源包括大气沉降(干沉降和湿沉降过程)、农业非点源(化肥和土壤流失的氮、磷)和点源的输入。其输送途径主要有河流,大气沉降和地下水等。河流一直被认为是陆源物质向近岸海区输送的主要途径。在较早的文献中,通常认为由大气的干、湿沉降引入湖泊、河流等内陆水体的N、P负荷小于因河道(点源)、径流(面源)输送进入被研究水体总污染负荷的1O﹪。因此营养物质的大气传输作用常被研究水体富营养化的人们忽视。但是,随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强,通过大气干、湿沉降途径输入湖泊、海洋水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负荷不断提高。特别是氦的污染负荷已经上升至占被研究水体污染物质总输入负荷的20-30﹪,因此,正确掌握大气N、P对海域的输入量。是估算水生生态系统元素循环和分析水体营营养化污染成因的重要依据,不仅为水域富营养化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已成为当代近岸水域环境保护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旨在通过对珠江口干湿沉降中N、P污染负荷的监测,研究大气沉降过程对珠江口及毗邻海域N、P输入的贡献。采用表观观测法来测量干沉降和湿沉降通量。监测表明,总氮的干沉降在珠江河口达2200kg/km2,在近岸海域为1000-1200kg/km2。总氮的湿沉降在珠江河口达4000kg/km。,在近岸海域为2000-2500kg/km2。总氮的湿沉降在珠江口大约足总氮的干沉降的两倍。总氮的干湿沉降之和,在珠江河口达6000kg/km2,在近岸海域为3500-4000kg/km2。总磷的干沉降在珠江河口最大,达12kg/km2,在近岸海域为11-14kg/km2。总磷的湿沉降在珠江河口中山海域最大,达50-60kg/km2,在近岸海域为20-35kg/km2。总磷的湿沉降在珠江口大约是总磷的干沉降的三倍。总磷的干湿沉降之和,在珠江河口中山海域达70kg/km2,在近岸海域为35-44kg/km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