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习惯与脾阳虚不主运化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脾阳虚是指脾阳虚寒,失于温运,阴寒内生,以食少、腹胀腹痛、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症候.现代医学认为脾是一个多系统、多器官功能单位,涉及消化、血液、内分泌、免疫和神经系统等,脾阳虚有两大症状群,即脾虚和阳虚症状群,脾虚则"主运"功能下降,机体有便溏不爽,腹胀纳少等表现;阳虚则"温煦"作用减退,机体有畏寒肢冷,喜温喜按等表现.研究表明,饮食不良习惯如如喜生冷、冰水、寒凉食物及药物等与观察组具有显著相关性,这符合传统医学对脾阳虚不主运化的病因看法,说明在生活中如果过于食用冰寒之物,容易使人们寒凉侵脾,外寒直中中焦,损伤脾阳。当前有很多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如羊燕群通过饮食失节伤脾阳:交替喂饲甘蓝和精炼猪脂,劳倦过度伤脾气,跑步或游泳至疲劳,苦寒泻下伤脾阳。灌服冰番泻叶浸液,达到先伤脾气后损脾阳的目的来建造模型。亦有采取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及苦寒伤阳药联合应用的方法,塑造脾阳虚证模型;有采用棕色脂肪切除术+高脂饲料喂养+隔日寒冷环境刺激的复合因素造模法,而朱萱萱等则是用"大黄、利血平致动物脾虚"的方法来创建模型,来研究脾阳虚下小鼠的胃肠运动状况以此来阐明中医药治疗脾阳虚的思路与方法。这些实验通过利用苦寒伤脾阳来实现脾阳虚模型的成功。说明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在脾阳虚不主运化的发病相关因素上具有相似性,这些造模方法的成功也从反向方面说明脾阳虚不主运化的发病跟不良饮食、特别与寒凉之品因素息息相关。这就为在防治脾阳虚注意规避相关致病外因提供更确切的参考,地处福建闽南地区的泉州,高温多雨,气候潮湿,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高温潮湿的环境本为该市市民湿热蕴结的环境因素,本在湿热横行的地方理应不常有脾阳虚衰不主运化病患,本身就说明疾病的产生除了与地域环境相关之外,应与其他相关因素有关,研究表明不良的饮食习惯,常食用冰冷寒凉之物;不良的生活嗜好如偏好啤酒、凉茶等;不良的工作生活环境如冰冷潮湿、职场竞争用脑过度疲劳、工作忙运动不足、生活作息颠倒等;素体忌畏太过的体质因素;季节调适不及的行为习惯等生活习惯可能增加脾阳虚不主运化发病几率,本课题简单总结现代生活习惯与脾阳虚不主运化相关性,初步探讨了其致病因素与该病发生的相关规律,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规避相关可能不良因素以防太过,尽可能及时确切地预防该疾病的发作,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贯穿到临床实践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