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创新和临床工程

摘要

为什么大多数新的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产品总是产生于发达国家?为什么我国的医疗器械研究和产业大多数总处于落后状态?为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增强我国医疗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建设国家医学科学创新体系的引导下,以具备创新研发能力的科研机构为基础,联合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的医疗机构,吸引具有雄厚资金优势的企业参加,通过整合新技术研发、临床实践、资本运作、加工生产、人才培养五方面的资源,进行了基于产学研医相结合的医疗技术创新示范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创新体系的成功运行,表明基于产学研医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具有体制上的优越性,符合我国医学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可以为我国医疗技术自主创新及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借鉴.rn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中,医工分离、研用脱节的情况普遍存在。作为生产研发的主体,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缺乏新技术的创新能力,长期处于跟踪模仿阶段;而从事医疗器械研究的高校科研单位主要精力用于申课题、拿经费、写论文,往往忽视了具体的临床需求,研究与临床应用脱节,底水平重复研究较多,缺乏有创新性的实用的技术与产品。临床工程作为医院的四大支柱体系之一,如何在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创新中发挥作用?我们的实践表明,临床工程部门的工程人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在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创新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这里有一个典型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当然,临床工程人员若要在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创新中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要背靠一个有各方面技术环境的专家团队,二是要背靠一个能及时提供研究经费的平台。我们搭建的医疗技术创新平台就具备这两个条件。通过对医疗机构与科研院所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研究条件等进行整合,以临床医疗需求为导向,对现有运行机制进行结构性调整,创建一批对医疗器械产业具有带动意义的联合实验室与技术研发中心,从而吸引医疗器械企业进行前期资本投入,进行医疗技术的创新研究与相关产品的创新研发。新技术与新产品所荻得的效益可以使整个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医疗技术创新平台愿作为大家开展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创新研发的阶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