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 >天山造山带陆相坡折带对大型可地浸砂岩铀矿床的控矿地质作用

天山造山带陆相坡折带对大型可地浸砂岩铀矿床的控矿地质作用

摘要

@@坡折带的概念是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由P.R.Vail等人对北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研究中提出的海相层序地层学模式(1977-1984)。在此基础上,九十年代有人曾套用海相坡折带的观点用以陆相盆地的研究,提出了断陷模式(纪友亮等,1996)和坳陷模式(魏奎生等,1996)及构造模式(林畅松等,2000)等。冯有良、李思田(2000)等在山东东营凹陷研究中,将构造坡折带又细分为:交叉状构造坡折带;帚状构造坡折带和缓坡断阶状构造坡折带;陡坡断阶状构造坡折带。2000年以来对陆相盆地坡折带的系列化研究,石油系统首先将此观点用于指导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工作(王卫红等,2003;程学峰等,2003:程喆等,2003),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但从陆相盆地坡折带理论与我网大型陆相盆地中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对比类比(杨福新等,2005),发现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共生关系和分布特征。并以天山造山带陆相盆地坡折带研究入手,初步探索了我国天山大型陆相盆地大型铀矿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杨福新等,2006)。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