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在感染性休克早期复苏中的指导作用

摘要

目的:探讨以脉搏轮廓动脉压波形分析法(PiCCO)指标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应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rn 方法:选择2006年12月至2009年10月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56例。分为两组,两组血细胞比容达到30%以上,常规组(n=30)给予积极的容量复苏,使中心静脉压(CVP)达8~12 mm Hg,维持平均动脉压1≥65mmHg,不能维持者首先应用去甲肾上腺素(<10ug/min),必要时加用多巴酚丁胺维持(≤20ug·kg-1·min-1)。PiCCO组(n=26)根据每搏变异量(SSV)及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进行液体复苏,使GEDVI达到600~750mL/m2,无房颤时同时考虑SSV<10%;并根据体循环外周阻力指数(SVRI)监测结果应用去甲。肾上腺素调整在1300~1500d.s·cm-5·m-2,根据全心射血分数(GEF)及心脏指数(CI)应用多巴酚丁胺调节心功能,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同时监测血管外肺水指导液体选择和利尿剂应用。观察患者6h后中心静脉氧饱和度和乳酸值、3d的液体平衡状态、28d病死率、脱离呼吸机时间、住1CU时间和无脏器衰竭时间。rn 结果:PiCCO组与常规组复苏6h后中心静脉氧饱和度和乳酸值无统计学差异,两组6h后中心静脉氧饱和度≥65%和乳酸值<2mmoL/L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28d病死率和无脏器衰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患者的多巴酚丁胺[(649.2±56.3)mg vs.(496.2±68.3)mg]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67.6±16.3)mgvs.(46.4±14.4)mg]明显高于常规组,PiCCO组6h及3d液体复苏的量明显减少[(2121±578)mL vs.(2910±987)mL;(3845±435)mL vs.(4545±765)mL;(2467±510)mL vs.(2867±618)mL;(951±332)mL vs.(1472±533)mL],脱离呼吸机时间[(19.±8.3)d vs.(15.1±9.1)d]明显增加、住ICU时间明显缩短[(7.5±3.5)d vs.(9.5±3.2)d](P<0.05)。rn 结论:以PiCCO的指标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应用,能达到早期液体复苏组织灌注目标,同时可避免盲目补液,尽早脱机,缩短住ICU时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