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1例

摘要

肺动脉狭窄的球囊扩张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自1986年引入我国,目前在国内一些大中型医院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其早已作为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介入治疗器械的不断创新及国产器材的研发成功,介入治疗的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介入治疗的费用明显较低,现在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成形术的费用比手术费用还要低。rn 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治疗的典型适应证是单纯肺动脉瓣狭窄,其肺动脉瓣跨瓣压差≥50mmHg。最佳的治疗年龄是2~4岁。随着介入治疗器械的改进及操作技术的提高,其介入治疗的适应证范围也明显扩大,目前,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已扩大到肺动脉瓣狭窄之跨瓣压差≥30mmHg的患者及肺动脉瓣狭窄合并其他适宜作介入治疗的先心病复合畸形患者等。rn 本手术虽为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微创治疗方法,但是仍有5%左右的并发症,总体死亡率<0.5%,多见于新生儿、小婴儿等重症病例。常见的并发症除心导管术以外的并发症外,还有扩张时一过性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血管损伤及三尖瓣关闭不全、心脏穿孔及心包填塞等。本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肺动脉瓣环直径的测量、扩张球囊直径的选择及球囊导管位置的正确定位。国外报道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再狭窄率约为10%,其主要原因是其扩张球囊直径选择得偏小,早年选择单球囊扩张的直径与肺动脉瓣环直径之比为1:1.1。本例患儿发生再狭窄的原因也是因为当时球囊型号不全,直径偏小所致。目前,扩张球囊直径与肺动脉瓣环径之比以大于1.2、小于1.5为宜。现在,用于扩张二尖瓣狭窄的硅胶球囊已广泛应用于肺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治疗,尤其介入治疗器械的国产化取得明显的进展,国产小儿型硅胶瓣膜扩张球囊已可以用于3岁左右(或体重15~20kg以上)的患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