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 >企业规模、产业链分工与结构调整升级

企业规模、产业链分工与结构调整升级

摘要

本文整理了产业生产链和价值链的关系,讨论了投入产出分析所关注的产业间关联关系与产业链纵向垂直分工关系的对应性,以及以投入产出分析模型来刻画产业生产链和产业价值链所具有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结构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本文利用天津投入产出调查数据和相关模型,实证分析了天津大型工业和中小型工业的产业生产链和产业价值链的结构特征及其时间序列变化。rn 1.不同规模的工业部门具有不同的产业链结构特征rn (1)大型工业的产业链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天津大型工业的产业链分工结构不够细密,带动效果弱于中小型工业。并且,这种带动效果集中于几个部门。而且近期,电/热/水供应业在工业产业链中的分工份额大幅提高。不过,其产业价值链结构显示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结构升级趋势。同时,大型工业部门产品开始相对更广泛地参与其他部门的产业链分工之中。rn (2)中小型工业的产业链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天津中小型工业的产业链分工结构比大型工业更加细密,具有更强的关联带动效果,并且比较分散。但是,这种基于细密且分散分工而形成的关联带动效果在近期有较大下降,出现分工独立化倾向。同时,其产业链分工结构向几个主要的中间品烘应部门集中,且趋同于大型工业结构。另外,中小型工业原本具有较高服务化水平的产业链分工结构出现逆转,且是由于非高端服务化引起的。rn 2.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政策启示rn (1)对于大型工业部门,要关注其产业链的内部结构升级趋势。借助大型工业的规模优势,以大型工业的产业链结构升级带动以物流业、商业流通业和金融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形成总体的产业结构升级势头。同时,通过推动大型工业部门的新能源技术等措施,降低电力等能源部门对大型工业产业链分工份额的占用。rn (2)对于中小型工业部门,要关注其产业链分工的独立化动向。在发挥中小型工业产业链分工细密的特点,以中小型工业部门的发展广泛带动各部门发展的同时,有必要关注其产业链分工的独立化倾向和逆升级动向。可考虑通过有效措施,推动其集群化、集聚化发展,以此促进中小型工业的专业化分工,扭转独立化倾向。并以此发挥范围效益、网络效益和集聚效益等经济效益,从水平和结构上提升中小型工业部门的产业价值链。rn 本文研究尚有待深化。尤其是由于数据限制,对于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未能涉足。而不同规模工业企业之间的关联互动又是理论及政策均极为关心的领域,希望此后在该方向上有所突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