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发根农杆菌

发根农杆菌

发根农杆菌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03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3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35064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西北植物学报、遗传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中国生态学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2012全国中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交流研讨会、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等;发根农杆菌的相关文献由112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玲、杨世海、施和平等。

发根农杆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3 占比:0.86%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5064 占比:99.09%

总计:35386篇

发根农杆菌—发文趋势图

发根农杆菌

-研究学者

  • 李玲
  • 杨世海
  • 施和平
  • 徐香玲
  • 贾敬芬
  • 徐洪伟
  • 周晓馥
  • 张汉明
  • 李集临
  • 潘瑞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萍; 张昊楠; 徐建民; 胡冰; 王晓萍; 李光友; 范春节
    • 摘要: 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的建立对植物功能基因的验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在桉树(Eucalyptus)中建立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不同的发根农杆菌菌株侵染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的叶片和茎段,确定合适的农杆菌菌株和外植体类型,在此基础上开展农杆菌浓度、侵染时间对毛状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发根农杆菌菌株MSU440,以叶片为外植体进行发根诱导,最高获得了81.0%的毛状根诱导率,毛状根平均根长达到3.23 cm。在发根农杆菌浓度为OD_(600)=0.3、侵染时间为30 min时,共培养48 h后经过20 mg·L^(-1)卡那霉素筛选培养,通过PCR分子鉴定和GUS染色证实外源基因稳定地整合在桉树毛状根基因组中,转化率达20.2%。初步建立了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桉树遗传转化体系,为桉树基因功能鉴定和进一步的转基因育种奠定基础。
    • 董芮豪; 姚莉梅; 向润; 江龙
    • 摘要: 利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C58C1诱导烟草Va116产生毛状根,建立烟草Va116毛状根-柯氏无梗囊霉(Acaulospora koskei)双重培养体系;分析不同消毒方法、培养基pH、激素对柯氏无梗囊霉萌发的影响,筛选柯氏无梗囊霉与烟草Va116毛状根建立双重培养体系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C58C1菌液在600nm处的吸光值为0.6~0.8、侵染时间为8~10 min,通过抑菌、除菌培养,获得烟草Va116毛状根,诱导率为53.33%。柯氏无梗囊霉孢子在体积分数75%酒精中消毒1 min, A液(质量浓度20 g/L的氯胺(T)、每0.1 L加2滴吐温20)消毒10 min,转入B液(质量浓度200 mg/L的硫酸链霉素+质量浓度100 mg/L的硫酸庆大霉素)消毒10 min,萌发率最高(为48.33%)、污染率最低(为6.67%);柯氏无梗囊霉孢子在水琼脂培养基萌发,最佳pH为6.0;在独脚金内酯(GR24)质量浓度450 pg/L、精胺(SPM)质量浓度40 mg/L时,柯氏无梗囊霉孢子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分别为61.67%、58.33%。成功建立了烟草Va116毛状根-柯氏无梗囊霉双重培养体系,产生了新生孢子,使柯氏无梗囊霉完成了整个生命周期,并记录了根外菌丝和根内菌丝的形态特征、泡囊结构的形成。
    • 赵恩华; 谢建平; 张钰靖; 安渊; 周鹏
    • 摘要: 以紫花苜蓿品种WL-525HQ为材料,用发根农杆菌介导毛状根转化,分析毛状根分化率及转化率,筛选最优的转化方案,以快速获得紫花苜蓿转基因材料。结果表明:当发根农杆菌侵染苜蓿叶片的菌液浓度OD_(600)达0.5时,毛状根分化率可达72%;筛选培养基中添加5~8mg/L潮霉素时,毛状根的分化率及转化率都相对较高,分别为30.7%~33.2%和59.7%~67.9%,转化方案可靠;在以毛状根为外植体诱导全株时,采用羧苄青霉素能够有效抑制细菌,5mg/L潮霉素对愈伤组织的分化效果最好。优化了以毛状根为外植体探究紫花苜蓿全株的转化方案,并应用于耐铝基因MsLEA2研究,为紫花苜蓿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手段。
    • 谢晓婷; 黄巧宇; 温广超; 袁虎威; 何漪; 闫道良; 黄坚钦; 王晓飞; 郑炳松
    •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农杆菌介导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的转化体系。【方法】以薄壳山核桃钟山的幼苗为材料,采用四因素(菌种、菌液浓度、处理部位、苗龄)三水平正交试验进行农杆菌侵染薄壳山核桃茎部诱导发根,并通过DNA检测及GFP荧光验证。【结果】影响发根农杆菌侵染薄壳山核桃生根诱导率的因素大小为苗龄>处理部位>菌液浓度>菌种,OD_(600)为0.8的K599发根农杆菌于材料子叶期时侵染距离种子3~5 cm处,毛状根植株诱导率达56.5%,阳性毛状根植株诱导率为45.2%。【结论】建立并优化了非组培依赖的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薄壳山核桃转化体系,为薄壳山核桃新品种培育、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农艺性状奠定基础。
    • 李思辉; 赵明霞; 陶佳丽; 杨禹龙; 刘倩; 姜俊兵
    • 摘要: [目的]检测新型吡唑并[1,5⁃a]嘧啶⁃3⁃碳腈类衍生物的抑菌活性。[方法]本研究以7⁃氯⁃5⁃(氯甲基)吡唑并[1,5⁃a]嘧啶⁃3⁃碳腈为原料,通过对其5位和7位结构进行改造,设计并合成了17个新型吡唑并[1,5⁃a]嘧啶⁃3⁃碳腈类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MS(ESI)表征,采用牛津杯法检测了17个化合物对发根农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所得17个化合物结构正确;通过对比化合物1~5,7a和7b对发根农杆菌的抑制效果发现,化合物7a和7b的抑菌效果较好,在12 mmol·L^(-1)的浓度下抑菌圈大小分别为32、21 mm;在此基础上对化合物7a和7b的结构进行修饰得到11个化合物8a~8k,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8a~8k中,多数化合物对发根农杆菌的抑制效果良好,并且随着化合物浓度增大,抑菌效果明显增强,呈现出了浓度依赖性,在浓度为12 mmol·L^(-1)时的抑菌效果最好。其中,化合物8f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到了42.7 mm。[结论]说明所合成的吡唑并[1,5⁃a]嘧啶⁃3⁃碳腈类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与7位和5位取代基有关,当7位氨基连有3⁃氰基⁃4⁃氟苯基或3⁃乙炔基苯基,5位连有(哌啶基)哌啶时,化合物对发根农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这为进一步研究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高的新型吡唑并[1,5⁃a]嘧啶⁃3⁃碳腈类化合物提供一定的参考。
    • 张国卉; 朱紫妍; 慕沁汝; 刘谦
    • 摘要: 丹参是我国传统的大宗药材,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转基因技术作为基因功能研究和转基因育种的重要手段在丰富和优化丹参种质资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中常用的农杆菌介导法来转入外源基因以及探索丹参有效成分合成代谢相关基因功能,以期获得高产、高抗丹参植株的方法已较为成熟,目前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不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优化。本文就农杆菌介导的丹参遗传转化的转化原理、影响因素和研究现状三方面进行详细综述,以期为今后丹参基因功能研究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 林彩容; 张冬敏; 张文静; 宋时奎; 陈志丹; 孙威江
    • 摘要: 以茶树'福云6号'和'铁观音'成熟种子下胚轴、未成熟种子下胚轴和愈伤组织为材料,以发状根诱导率为指标,探究菌液浓度、农杆菌菌株、外植体类型和预培养时间对发状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1)菌液浓度OD600在0.4~1.2范围内,'福云6号'成熟种子下胚轴发状根诱导率先升高后降低,ATCC15834在OD 600为0.6时发状根诱导率最高为23.96%,A4和K599在OD 600为0.8时,发状根诱导率最高,分别为10.51%和13.11%.(2)3种发根农杆菌致根能力不同,ATCC15834侵染力最强,致根能力大小依次为ATCC15834>K599>A4.(3)发状根诱导率与外植体有关,茶树成熟种子下胚轴可被诱导产生发状根,诱导率'福云6号'大于'铁观音',未成熟种子下胚轴和愈伤组织难以产生发状根.(4)不经预培养和预培养时间为1~2 d的愈伤组织易褐变,无法产生发状根;预培养3 d的愈伤组织经侵染可产生发状根,诱导率为1.85%('福云6号')和0.59%('铁观音').(5)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GUS组织化学染色证实GUS基因已被整合进'福云6号'和'铁观音'愈伤组织和成熟种子下胚轴发状根基因组中并表达.研究发现,发根农杆菌ATCC15834在OD 600为0.6时,对茶树'福云6号'成熟种子下胚轴发状根诱导率最高.该研究结果对改进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茶树遗传转化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对茶树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和新型受体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熊艳萍; 许崇晶; 单金明; 赵琳
    • 摘要: 作为一种基因编辑的新技术,CRISPR/Cas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的基因工程中.但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还存在着一定的脱靶现象,确定基因编辑靶点选择的可行性可提高基因编辑效率.本研究选用大豆GmCO基因为靶标,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来构建靶点的基因敲除载体,并且利用发根农杆菌K599菌株对大豆子叶进行侵染,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促使大豆外植体长出不定根,通过不定根检测发现在靶点2处出现了碱基的缺失,说明成功实现了对大豆目标基因的编辑.此方法操作简单,周期短,实现了对大豆中选择靶点的可行性的快速鉴定,为研究大豆的GmCO基因功能和遗传改良方面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 段梦灵; 伍翔; 李鲁汉; 廖辉; 陈新月; 马钰玺; 林艳丽; 柳忠玉; 吴晓倩; 潘佑找
    • 摘要: 为建立虎杖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用携带有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的发根农杆菌ATCC15834侵染虎杖无菌苗获得毛状根.对影响虎杖毛状根诱导的因素(如外植体种类、农杆菌活力、培养基种类、超声波辅助时间)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培养条件;通过潮霉素筛选阳性毛状根,以确定最佳潮霉素浓度.结果表明:以叶片为外植体、1/2MS为培养基、菌液OD600=0.8、超声波辅助5 s时,虎杖遗传转化毛状根效果最佳;筛选出的毛状根经GUS染色和PCR分子鉴定,该方法的阳性转化率为92%.该研究优化了虎杖毛状根的培养条件,为后期试验探究建立了更加高效的虎杖转基因体系.
    • 刘雪羽; 杜笑雪; 陈思源; 胡现铬; 黄华宏; 童再康
    • 摘要: 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可高效诱导转化大部分双子叶植物与部分单子叶植物.通过毛状根建立的遗传转化体系为研究植物基因功能提供了重要平台,被广泛的应用于非模式植株基因功能的研究.建立发根农杆菌介导的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毛状根高频诱导转化体系,是实现基因功能验证和表达研究的有效方法.发根农杆菌可高效诱导转化大部分双子叶植物与部分单子叶植物,本研究使用7种发根农杆菌分别侵染光皮桦叶片,筛选后发现农杆菌ArQual的发根诱导率最高(69%),且验证得出光皮桦毛状根诱导的最佳体系为:叶片在1/2 MS培养基中预培养2 d,侵染20 min,共培养乙酰丁香酮(acetosyringone,AS)浓度为400μmol/L,抑菌培养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 sodium,Cefo)浓度为400 mg/L.此外,不同外源载体对发根诱导率的影响不显著.基于以上体系,将含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β-glucuronidase,GUS)的pCAMBIA13011载体与含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pGWB5载体电转入发根农杆菌ArQual,成功诱导了光皮桦叶片产生转基因毛状根,转化率为36.4%.为验证扩大遗传转化体系的使用范围,本研究通过对光皮桦种子苗下胚轴(短周期培养)和茎段(长周期培养)进行了转化.转化30 d后对毛状根进行GUS染色、荧光体式显微镜与PCR检测,结果显示GUS与GFP基因在毛状根中成功转化并表达,实现了外源基因在光皮桦不同组织部位产生的毛状根中表达的研究目标.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光皮桦毛状根高频诱导体系,转化率高、周期短,可以对木本植物基因的功能与表达进行快速验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