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单侧唇裂

单侧唇裂

单侧唇裂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62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5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18303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国美容医学、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4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抗衰老微创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微整形学术研讨会、中华口腔医学会第14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第七次国际微笑列车唇腭裂学术会议等;单侧唇裂的相关文献由89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莉、石冰、李海如等。

单侧唇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5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8303 占比:99.83%

总计:218665篇

单侧唇裂—发文趋势图

单侧唇裂

-研究学者

  • 张莉
  • 石冰
  • 李海如
  • 柳新华
  • 邓典智
  • 刘强
  • 张斌
  • 杨连平
  • 吴蕾
  • 唐梦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晓琳; 王宇; 冯晓伟; 刘文静; 李向军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与Millard旋转推进法整复单侧唇裂的手术效果。方法共收集34例单侧唇裂患者,试验组16例,对照组18例,分别采用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和Millard旋转推进法,对术前、术后照片进行测量,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健、患侧鼻翼基部点(sba)、鼻翼点(al)、唇峰点(cph)、口角点(ch)对称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健、患侧cph、ch对称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sba、cph、ch的对称率及鼻小柱中点回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l对称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单侧唇裂整复,两种方法对唇部整复效果均较好,但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比传统Millard旋转推进法对鼻部对称性的改善更好。
    • 李力; 贺智晶; 王铠; 张青梅; 张娜; 席丽娜; 罗娜
    • 摘要: 目的评价个案管理模式在单侧唇裂患儿综合治疗中的术后辅助增效作用。方法62例非综合征型单侧唇裂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患儿实施个案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对二组患儿术后唇部切口瘢痕形成以及患儿家长负面情绪(抑郁、焦虑、压力)的影响,评估其在此类患儿综合治疗中的术后辅助增效作用。结果相对于常规管理模式组,个案管理模式组中的VSS评分明显降低,促进了唇部切口的有效愈合,瘢痕增生减少,唇裂修复术的远期美观效果提升。同时,也能帮助患儿家长改善心理状态,缓解负面情绪,抑郁、焦虑和压力得分均明显降低。结论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应用于单侧唇裂患儿的综合治疗,能够有效增进术后康复效果。
    • 马志兵; 刘佳; 王亚雯; 张天琦; 陈刚; 黄金龙
    • 摘要: 目的 探讨3D技术辅助下单侧唇裂继发鼻唇畸形整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对收治的17例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的患者,于术前采用3D技术辅助测量鼻唇部解剖学数据,如鼻尖高度、鼻翼宽度等,参照健侧数据设计手术术式并进行整复;再于术后6个月随访时填写整体美学改善量表(global aesthetic improvement scale,GAIS),并测量术后鼻唇部数据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17例患者中,1例因切口感染、鼻槛黏膜血运不良,遗留明显瘢痕,余者均一期愈合,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GAIS量表评价,有效率为82.4%~100%.术后3D数据与术前比较,鼻翼宽度、患侧鼻孔高度、鼻翼鼻小柱夹角度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借助3D技术辅助测量和指导手术设计,可以有效地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在唇部瘢痕、凹陷、鼻底鼻槛塌陷、鼻翼外展和鼻小柱偏斜畸形等方面可获得良好的整复效果.
    • 骆豫; 赵若伊
    • 摘要: 目的:分析单侧唇裂整复术后并发鼻畸形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8例行单侧唇裂整复术患者,依据其术后是否发生鼻畸形分为鼻畸形组和非鼻畸形组,回顾性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8例行单侧唇裂整复术患者中有115例术后发生鼻畸形(鼻畸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变类型、修复方式、上颌骨发育不足史、牙槽突裂史及一期鼻整形术在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变类型、上颌骨发育不足史及牙槽突裂史是单侧唇裂整复术后并发鼻畸形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单侧唇裂整复术后并发鼻畸形相关因素较多,术后鼻畸形高风险患者在术前应采取相关措施消除影响因素的干扰,才能获得更好手术效果,避免术后发生鼻畸形.
    • 邝海; 李鸿艺; 陈国生; 张莉; 王晓萌
    • 摘要: 目的:研究改良Mohler法修复单侧唇裂对恢复患者面部三维对称性的效果.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7例单侧唇裂患者实施改良Mohler法修复,术前、术后均应用面部结构光扫描采集面部三维形态数据,通过三维测量分析评价该方法对恢复面部三维对称性的效果.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各鼻唇部线距均得到明显改善,患侧鼻孔宽明显缩小,健侧唇高、患侧唇高及患侧唇长明显增加(均P<0.05);术前与术后健侧鼻孔宽、健侧唇长、健侧及患侧干唇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鼻小柱基底—正中矢状面距离、人中切迹—正中矢状面距离两项距离指标均显著缩小,人中切迹—鼻小柱水平距离差显示人中切迹明显偏向患侧,双侧鼻孔宽度对称率、双侧唇高对称率、双侧唇长对称率明显改善(均P<0.05).双侧干唇宽度对称率显示双侧干唇较好的保持了术前的宽度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Mohler法修复单侧唇裂畸形,鼻唇部的三维形态对称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可获得较为满意的外观,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 孙维绎; 王永前; 宋涛; 吴镝; 李海东; 尹宁北
    • 摘要: 目的 探讨三叶瓣形切口设计联合唇鼻肌肉张力系统构建用于治疗单侧唇裂的效果.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整形外科医院收治264例单侧唇裂患者,男162例,女102例,年龄95~ 153 d,采用三叶瓣术式结合唇鼻肌肉张力系统构建术进行修复治疗.术后拍摄随访照片并选取统一的标记点,通过3组指标的测量对比患侧与健侧的唇鼻形态.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血运障碍.对其中112例患者的术后随访照片进行分析,唇峰高度差百分比为(2.98±1.65)%,双侧鼻孔横径比为1.02±0.05,双侧鼻孔纵径比为0.94±0.04.患者术后唇鼻部形态良好,患侧唇峰下降充分,双侧鼻孔对称性改善明显,且患侧切口瘢痕与健侧人中嵴基本对称.结论 对于单侧唇裂患者,三叶瓣形切口设计联合唇鼻部肌肉张力系统构建可获得良好、稳定的治疗效果.%Objective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outcome of unilateral cleft lip repairment using trilobate flap and nasal-labial muscle tension system reconstruction.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7,264 children with unilateral cleft lip were performed cheiloplasty.For all the patients,trilobate flap was adopted.The tension lines group among nasal-labial muscles were reconstructed following a three-dimensional pattern.Long-term results were evaluated using postoperative photos.Three measurements were collected,to compare the nasolabial contour on the cleft side and noncleft side.Results Six to 12 months follow-up was completed in 112 patients.Asymmetry percentage of lip height was (2.98±1.65)%,while nostril width ratio was 1.02±0.05,and nostril height ratio was 0.94±0.04.Aesthetic contour of vermillion and philtrum were satisfied.Conclusions Triiobate flap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the reconstruction of nasal-labial muscle tension system have reliable effect on unilateral cleft lip repair.With proper application,satisfactory and stable outcomes can be achieved.
    • 叶广春; 李光早; 沈嬿; 张莉; 段志红; 徐静
    • 摘要: 目的观测单侧唇裂术前及术后2周鼻唇结构特征和对称性的恢复及通过随访1年后观察患儿鼻唇形态的改善、发育等情况。与我科之前的研究测量形成系统性及整体性的研究,并为后续所进行的三维测量研究提供对比及理论参考,为以后的唇裂患儿修复提供一份详细的理论参考及临床指导。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整形烧伤科治疗的35例患儿,采用直接测量法对术前及术后2周患儿的全鼻宽、唇峰口角距、鼻翼唇峰距、鼻小柱唇峰距、鼻底宽、鼻孔宽、鼻孔高、人中嵴长度、人中长度、鼻小柱高等11项唇鼻特征进行测量,并随访至1年观察患儿的鼻唇的发育情况。结果测量的11项指标经配对t检验的结果显示P<0.05,可见术前及术后2周的各指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随访观察到大部分患儿的鼻唇形态得到良好的改善、健患侧的对称性良好,双侧唇高近似相等,术区瘢痕不明显,唇弓及干湿唇的延续性及形态良好,无唇外翻,双侧鼻孔、鼻翼基底对称性改善明显,人中嵴形态存在患儿上唇运动时未观察到凹陷和扭曲。结论通过随访1年及结合我科之前的测量研究,单侧唇裂患儿在行修复术后短期内鼻唇形态、饱满度,唇弓的延续性、健患侧的对称性即得到明显的改善,可为唇裂患儿的修复及继发畸形修复时期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